1 |
张炜银,王伯荪,李鸣光,昝启杰,王勇军;不同光照强度对薇甘菊幼苗生长和形态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年01期 |
2 |
张炜银,李鸣光,王伯荪,昝启杰,王勇军;外来杂草薇甘菊在不同群落中的种子生产特征[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年02期 |
3 |
李鸣光,张炜银,廖文波,王伯荪,昝启杰;薇甘菊研究历史与现状[J];生态科学;2000年03期 |
4 |
张炜银,李鸣光,梁士楚,王伯荪,昝启杰,王勇军;外来杂草薇甘菊种群分布格局研究[J];广西植物;2003年04期 |
5 |
廖飞勇,谢瑛,何平,范亚民;不同光强对薇甘菊生长及光系统的影响[J];生命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
6 |
冯惠玲,杨长举,张兴,叶万辉;薇甘菊对昆虫和病原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7 |
吴天明;;广东剿杀三大恶草[J];环境;2003年05期 |
8 |
张炜银,王伯荪,李鸣光,昝启杰,王勇军;台湾相思林和芒草草丛中薇甘菊枝构件的分枝格局及其生物量[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03期 |
9 |
王翰林;丁建清;;“生态入侵”用生物技术控制[J];环境;2000年09期 |
10 |
祖元刚;张衷华;杨逢建;王文杰;陈华峰;;入侵植物薇甘菊种群年龄的解剖学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1 |
黄忠良,曹洪麟,梁晓东,叶万辉,冯惠玲,蔡楚雄;不同生境和森林内薇甘菊的生存与危害状况[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
12 |
温达志,叶万辉,冯惠玲,蔡楚雄;外来入侵杂草薇甘菊及其伴生种基本光合特性的比较[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
13 |
陈宝明;彭少麟;侯玉平;任文韬;;外来植物薇甘菊对本地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4 |
杜凡;杨宇明;李俊清;尹五元;;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的危害[J];云南植物研究;2006年05期 |
15 |
李冬梅;彭少麟;;薇甘菊几丁质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5期 |
16 |
胡迪琴;梁永禧;徐国栋;朱大明;;薇甘菊蔓延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广州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
17 |
王伯荪,廖文波,攀汝槐;薇甘菊学名订正及其近缘种的检索[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18 |
张付斗;李天林;徐高峰;吴迪;张玉华;;薇甘菊不同生长方式下的繁殖特征比较[J];植物学报;2011年01期 |
19 |
杨逢建;张衷华;王文杰;陈华峰;张宇亮;祖元刚;;水分胁迫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植物学通报;2005年06期 |
20 |
李冬梅;彭少麟;;薇甘菊乙醇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J];植物研究;2010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