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模型的三维重构-广角波面断层扫描(OWT)
【摘要】:目的:作者研发的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Ocular Wavefront tomography,简称OWT)是一种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类似的三维结构重构技术。该方法通过测量多点视场波前像差(off-axis wavefront aberration)来确定眼球的形状和结构。通过该方法重建的眼球模型不仅解剖结构上和被测眼类似,其广角光学成像质量也和被测眼相同。方法:该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OWT)包括硬件测量和软件分析两部分。作者设计的广角扫描波前检测仪(Scanning Hartmann Shack Wavefront Sensor,简称SHSWS)能够快速(12 Hz)的对被测眼的多点二维广角波前像差进行测量。基于此测量值和其他辅助测量手段,我们运用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优化眼球结构得到被测眼的三维眼球模型。结果:为了评估研发的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作者选取了三个检验样本:(1)一个由双胶合透镜组成的模型眼(样本1)(2)一个包含梯度晶状体的模型眼(样本2)和(3)临床个案的人眼(样本3)。运用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对这三个样本进行三维重建。所得三维模型和其检测样本相似。同时,所得三维模型的广角成像质量也和检验样本的光学质量相同。对于模型1,2,3,其广角光学成像质量最大误差(RMS of wavefronterror)分别为0.05微米,0.2微米,和0.3微米。结论:广角波面断层扫描术能够准确的重构被测人眼的广角三维模型。该模型不仅和被测人眼结构类似而且广角光学成像质量也相同。此方法对于了解和提高人眼的轴外成像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
|
|
1 |
Michael Mrochen,Maik Kaemmerer,Theo Seiler;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眼视光学杂志;2001年02期 |
2 |
金晓梅,廉井财;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
3 |
胡爱华,万修华,施玉英;人工晶状体对波前像差的影响[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6期 |
4 |
马鲁新;LASIK对远视眼波前像差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
5 |
刘永琰;周琼;张莉花;肖娟;酆雯;;近视患者波前像差的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6 |
辛晨;王宁利;乔利亚;;长期高眼压状态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J];眼科;2007年04期 |
7 |
孙凤仙;常宁;张勤;;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后临床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年S1期 |
8 |
薛丽霞;万艳丽;刘力红;;波前像差引导LASEK矫正近视的临床观察[J];眼科研究;2009年08期 |
9 |
叶璐;刘建国;李勇;万雅群;许恂;;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EK矫正近视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
10 |
毕宏生;马晓华;;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6年12期 |
11 |
陈志;周行涛;;波前像差引导在准分子激光补矫中的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年03期 |
12 |
万修华;熊瑛;余翔;薛丽霞;李婧;李树宁;卿国平;凌宁;王宁利;;瞳孔直径对波前像差的影响[J];眼科;2011年03期 |
13 |
刘岚;波前像差及波前像差仪在眼科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年12期 |
14 |
Theo Seiler,Michael Mrochen,Maik Kaemmerer;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矫正眼球像差[J];眼视光学杂志;2001年02期 |
15 |
屈军乐,Donald TMiller,牛憨笨,丁志华;高空间分辨视网膜成像技术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2期 |
16 |
杨文利,薛萍,林立,李晋平;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J];西南国防医药;2005年04期 |
17 |
刘身文;张丰菊;;波前像差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06年01期 |
18 |
周铭丽;沈建新;;波前像差的矫正原理及工作流程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5期 |
19 |
李宏;王爱兰;;虹膜识别的波前像差的个性化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年S1期 |
20 |
鲍兰;褚仁远;王惕;王晓瑛;熊瑛;李梅;;视力正常眼波前像差的分布特点[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