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二次起爆云爆战斗部作用机理、毁伤特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二次起爆云爆战斗部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云爆弹装备使用状况分析,总结了二次起爆云爆战斗部总体结构方面由小当量子母式向大当量整体式方向发展;引战匹配方面由适应于低终点落速向适应于较高终点落速的方向发展;装填的云爆药剂向含纳米高活性金属的高能组分方向发展;装药方面向凝胶化抗沉降云爆剂方向发展。在威力评价方面综合考虑冲击波、热、窒息、地震波及电磁等多种效应的发展方向。
|
|
|
|
1 |
刘志建,肖川,王亲会;可控旋转式离散杆战斗部设计分析[J];火炸药学报;2000年04期 |
2 |
黎春林,谢乐平;单兵攻坚战斗部的试验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01期 |
3 |
张新伟;吕红超;;飞散姿态可控离散杆战斗部算法研究[J];航空兵器;2005年06期 |
4 |
黎远忠;胡健;徐明利;王少龙;唐西生;;战斗部结构优化对燃料抛撒速度的提高[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03期 |
5 |
陈霞;;新型水下高效毁伤战斗部技术发展趋势[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13年01期 |
6 |
许;;连续细杆战斗部[J];航空兵器;1967年06期 |
7 |
;对海防导弹小型化问题的一些初步意见 第一部份:战斗部问题——战例的统计与分析[J];飞航科技参考消息;1971年S4期 |
8 |
乐侍;;细杆式战斗部[J];航空兵器;1976年02期 |
9 |
史侍;;连续细杆式战斗部[J];航空兵器;1976年02期 |
10 |
;空中目标战斗部[J];外国海军导弹科技动态;1976年S8期 |
11 |
盛德林;;反舰战斗部作用的浅说[J];外国海军导弹科技动态;1978年08期 |
12 |
;美国配备榴霰弹战斗部的多管火箭系统的近况[J];外国海军导弹动态;1983年09期 |
13 |
田清政;;爆轰波压力测量与战斗部设计的关系[J];火炸药;1984年05期 |
14 |
郑勃;霍特2将装备能穿透反爆装甲的战斗部[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9年03期 |
15 |
唐庆,薛俊杰;串联战斗部轻型爆炸防护板[J];弹箭技术;1996年01期 |
16 |
姚树旗,雷万云;末敏弹战斗部[J];弹箭技术;1996年01期 |
17 |
臧晓京;美国计划研制反生化战剂的战斗部[J];飞航导弹;1999年06期 |
18 |
顾晓辉,王晓鸣,张庆,赵有守;反直升机智能雷战斗部总体效能综合评价[J];弹道学报;2000年04期 |
19 |
才鸿年,王鲁,李树奎;战斗部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2期 |
20 |
臧晓京;俄罗斯的龙卷风火箭将采用新型战斗部[J];飞航导弹;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