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连续站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在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地区,沉降监测的基准点的选择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将监测的基准点选在沉降区之外,不仅增加了沉降监测的成本,而且降低了沉降区监测的精度。本文利用天津市现有的两个GPS连续站的观测结果得到的高程(大地高)变化的时间序列的分析结果与同一时期用水准复测得到的这两个站的高程(正高)变化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有可能利用沉降区内的GPS连续站作为沉降监测的基准点。目前天津市正在建设基于12个均匀分布的GPS连续站的连续站网(预定2005年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在此基础上对地面沉降监测提出了方案。
|
|
|
|
1 |
田云锋;;利用连续GPS进行地面沉降监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4期 |
2 |
杨建图;姜衍祥;周俊;黄立人;路旭;;GPS测量地面沉降的可靠性及精度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01期 |
3 |
邓清海;马凤山;袁仁茂;李国庆;赵海军;;基于GPS的江阴市地面沉降规律及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5期 |
4 |
于军;李振洪;武健强;;InSAR/GPS集成技术在常州—无锡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11期 |
5 |
季灵运;李冲;;GPS-InSAR合成方法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展望[J];全球定位系统;2006年03期 |
6 |
姜衍祥;杨建图;董克刚;黄立人;周俊;于强;;利用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分析[J];测绘科学;2006年05期 |
7 |
张诗玉;李陶;夏耶;;基于InSAR技术的城市地面沉降灾害监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8期 |
8 |
沈慧珍;吴孟杰;黎伟;刘思秀;姚洪华;赵建康;;浙江省“十一五”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主要成就回顾[J];浙江国土资源;2011年04期 |
9 |
黄立人,匡绍君,杨贵业;GPS观测得到的天津地区的现今变形[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年04期 |
10 |
来丽芳;方剑强;;GPS技术在杭嘉湖平原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07年02期 |
11 |
范良龙;李宏;刘爱春;罗勇;周毅;贾三满;;北京市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软件设计[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09年00期 |
12 |
蔡昌盛,高井祥,张华海;我国GPS综合服务系统建设进展[J];全球定位系统;2005年03期 |
13 |
;蔡育天局长、张阿根副局长视察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面沉降监测站[J];上海地质;2000年02期 |
14 |
王解先,葛茂荣,金国雄,钟伟;长距离GPS定轨定位软件在微机上的实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5 |
王遗南;全球定位系统在开来沉陷观测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1997年02期 |
16 |
张项铎,谢世杰;WGS—84转换为国家实用坐标的研究[J];隧道建设;1997年01期 |
17 |
王正明;关于GPS测时精度与共视问题[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8年02期 |
18 |
卓力格图,张爱华;GPS与GLONASS的坐标转换[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年02期 |
19 |
牛安福,王琪,乔学军;断层活动的最优化定量方法研究[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年02期 |
20 |
张小红,李征航,徐绍铨;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GPS监测试验(示范)的精度评定[J];铁路航测;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