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法律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森林资源所具有的调节气候、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轻水旱灾、改善环净化空气等巨大的生态效益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当前我国林业正处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着改善生态、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如何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法律角度研究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
|
|
|
1 |
曹明德;万丽丽;;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
2 |
鄢斌;;论我国森林法上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
3 |
朱谦;;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
4 |
叶全胜;李希昆;;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及实践思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
5 |
向文;;中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
6 |
龚袭;李希昆;;论西部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
7 |
张艳秋;;关于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
8 |
巩固;;伦理与发展:环境问题基本分野及其对环境法的影响与启示[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
9 |
邱正文;;论环境权的不平等性及其克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
10 |
黄锡生;潘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浅析——兼论流域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发挥[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
|
|
|
|
|
1 |
宋晓华,郑小贤,杜鹏志,王小平;公益林经济补偿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2 |
胡乐明;公共物品与政府的作用[J];财经研究;2001年08期 |
3 |
戴明忠,唐志刚,王波,王腊春;论区际环境关系及其调控[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
4 |
宁哲,孙恒;林业生态效益的计量与实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5 |
闫增强,李永宁;外部性补偿与西部开发[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
6 |
洪尚群,胡卫红;论“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的完善与实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年04期 |
7 |
王良平,辛妙菲;关于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9期 |
8 |
孔凡斌,魏华;森林生态保护与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
9 |
陈爱平;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的理论依据及补偿机制实现方式[J];贵州林业科技;2002年01期 |
10 |
刘常玲,辛峰,辛华,王瑞霞;浅谈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进展[J];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