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责任的重构
【摘要】:环境责任的核心是对环境利益的损害予以救济,环境责任理论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围绕环境利益展开,环境责任的定义、特性以及环境责任形式都应以对环境利益的关怀为着力点。依照此进路,本文主张环境责任的特性在于融合性和可转嫁性,环境责任形式可以概括为恢复原态、排除危害和承担损失。
|
|
|
|
1 |
杨莹;王彦昕;杨留强;;论环境责任的重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
2 |
陈方淑;;论环境责任风险控制的法理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
3 |
王凤远;;从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看政府环境责任的实现[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
4 |
钱水苗;傅颖;;论强化政府环境责任——从浙江台州血铅超标事件说起[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
5 |
张雷;;环境责任保险之“道德风险”预防探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
6 |
朱丽;;试论公司环境责任实现之经济刺激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
7 |
昌敦虎;;以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企业环境责任[A];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8 |
邱正文;;论环境权的不平等性及其克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
9 |
孙鑫;;食品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
10 |
曾兆晖;;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初探[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