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诉讼的困惑及剖析
【摘要】:我国环境纠纷日益增多,但环境诉讼并未实现其维护社会正义、推动环境保护、促进环境立法的功能,其原因在于:公众环境诉讼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相对较弱、环境诉讼难以及司法环境的影响,导致公众不寻求通过环境诉讼解决纠纷;司法独立的缺位导致法院难以公正审判环境纠纷案件;现阶段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限制了其在环境诉讼中的作用。
|
|
|
|
1 |
张兰;;我国环境诉讼的困惑及剖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
2 |
杨雅妮;;环境诉讼中正当当事人问题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
3 |
张式军;;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
4 |
付兴艳;;浅析环境纠纷中的行政调解[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
5 |
王春磊;;论环境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
6 |
袁玉娟;刘国芹;;环境纠纷之小型审理模式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
7 |
吴勇;;关于我国环境纠纷行政仲裁的反思与重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
8 |
吴勇;;环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探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
9 |
蓝楠;;构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
10 |
邓小云;;关于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