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王辉林德文杨培慧蔡怀鸿  
【摘要】:该文基于聚苯胺纳米纤维构建了一种新型化学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亚硝酸盐检测。采用安培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纳米纤维传感器对亚硝酸盐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纳米纤维薄膜能够催化亚硝酸盐的还原。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修饰电极的安培响应与亚硝酸盐的浓度在2.0×10~(-7)~2.4×10~(-2)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1.0×10~(-7)mol·L~(-1);同时基于抗坏血酸和亚硝酸盐的相互作用,利用该传感器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监测抗坏血酸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相同实验条件下,修饰电极的安培响应与加入的抗坏血酸浓度在4.0×10~(-7)~3.0×10~(-3)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建国;彭道锋;康文;包道龙;;肾上腺素在聚氨基-β-环糊精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年01期
2 董俊萍;曲晓敏;王利军;王田霖;;氮掺杂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J];化学学报;2007年21期
3 石银涛;袁若;柴雅琴;王娜;张英;贺秀兰;;多巴胺在聚硫堇和Nafion双层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J];分析试验室;2006年10期
4 任旺;张英;丁杰;;PCA/GC电极同时测定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J];电化学;2009年03期
5 尉艳;王广凤;陈辉;方宾;;纳米磷钨酸铈/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多巴胺的测定[J];应用化学;2008年05期
6 周闻云;陈艳玲;韩清;贾玉萍;;抗坏血酸在纳米银DNA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7 董绍俊,宋发益;聚苯胺薄膜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J];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01期
8 陶海升,阚显文,邓湘辉,方宾;芦丁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催化性能[J];分析试验室;2005年07期
9 马建国;刘淑娟;王达成;刘龙波;;基于壳聚糖席夫碱衍生物的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电化学行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12期
10 张菲菲;王宗花;孙锡泉;夏延致;;桑色素功能化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多巴胺与抗坏血酸的电化学行为研究[J];材料工程;2008年10期
11 邓培红;张军;黎拒难;;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黑微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和抗坏血酸[J];分析试验室;2009年01期
12 张旭志;焦奎;赵常志;孙伟;杨涛;;抗坏血酸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催化氧化[J];应用化学;2007年08期
13 刘东辉;;六氰合铁酸铜钴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4 王晋芬;袁若;柴雅琴;曹淑瑞;殷冰;;碱性品红/纳米金/聚碱性品红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5 虞爱旭;曾文芳;王小芳;任韧;王菁;杨忠乔;;碳纳米管修饰安培检测离子色谱电化学法测定饮料中的抗坏血酸[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11期
16 刘法彬;袁正勇;张治民;;聚苯胺复合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J];化学世界;2007年02期
17 牟维君;梁克中;黄美英;;聚酒石酸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对抗坏血酸测定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2期
18 徐艳;王启会;刘慧宏;;槲皮素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9 董炳阳;陈艳玲;;介孔碳-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20 罗宿星;伍远辉;勾华;;多壁碳纳米管/磷钼酸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作用[J];化学世界;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书荣;郑娜;冯海燕;李向军;袁倬斌;;聚磺基水杨酸/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电化学测定多巴胺和共存的抗坏血酸[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婧;张铁明;高春光;;二茂铁聚倍半硅氧烷修饰电极测定抗坏血酸[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素芹;戴高鹏;;抗坏血酸在聚槲皮素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兴亚;陈巾范;;医学院学生膳食抗坏血酸供应与尿中抗坏血酸排出量的季节性变化[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营养)[C];1964年
5 ;人尿中抗坏血酸、核黄素、4-吡哆酸測定方法的改进[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二届全国营养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6 马建国;彭道锋;;抗坏血酸共存下用聚氨基-β-环糊精修饰电极测定多巴胺[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7 段连生;周峰;谢芬;张修华;党雪平;王升富;;对乙酰氨基酚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华亮;成佳;朱琼;吴霞琴;;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检测[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邱仞之;;寒区战士抗坏血酸需要量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三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营养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1年
10 柏云杉;;溴酚蓝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玲;碳纳米管复合薄膜修饰电极的构筑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2 王明艳;过渡金属化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田利;过渡金属化合物修饰电极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郭伟华;多酸基复合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和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春燕;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咏;几种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在分析中的研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7 宋金春;纳米材料及氨基酸修饰电极在药物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高瑞芳;基于离子液体和纳米材料的氧化还原蛋白质修饰电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曹旭妮;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建红;纳米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志格;基于多壁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膜修饰电极测定多巴胺、抗坏血酸和尿酸[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小春;聚L-ASP修饰电极对儿茶酚胺类特质的电分析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阳阳;普鲁士蓝修饰电极与含氮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静媛;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雯;CPO在聚赖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电催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穆世磊;CPO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在绿色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向彬;基于功能树状高分子修饰电极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方珏;有序介孔碳修饰电极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琼;基于羟基磷灰石和碳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珊;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研制及细胞色素C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鸣;“打”还是“不打”?[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谭娜;餐馆嫩肉粉调查[N];北京科技报;2010年
3 邢华;亚硝酸盐、硝化细菌与对虾养殖[N];中国渔业报;2004年
4 马宁;警惕食物中的致癌杀手——亚硝胺[N];健康报;2005年
5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授 刘跃梅;中毒,发生在大量吃青菜之后[N];大众卫生报;2006年
6 记者 周芳;餐饮部门禁止使用亚硝酸盐[N];吉林日报;2006年
7 范志红;安全吃剩菜[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周爽;吃腌制品搭配新鲜蔬果[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谢朝红 甄秋彦;肉咋不塞牙? 原来是装“嫩”[N];中国食品报;2010年
10 刘平;剩菜“打包” 不利健康[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