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周静敏  
【摘要】:法律语言鉴别是通过对自然语言的研究,以法律识别语言的事实对开展法律活动产生影响和作用的语言研究行为。话语分析作为法律语言鉴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书面或口头语料的语言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书面或口头语料的分析,断定说话者的真实动机和会话意图,揭开谈话秘密,为案件处理或法庭提供相关的证据,具有法律意义。这篇论文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看待法律语言鉴别,集中讨论了话语分析的具体分析方法及其在法律活动中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明;;科技发展对法律语言权威性的挑战[J];语言教育;2018年04期
2 汪于祺;祁颖;;条文法律语言的语句特征及法律条文长难句的英译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年01期
3 赵明;;法律语言之“门”[J];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05期
4 黄成昊;;从法律与语言的关系看法律语言的特征[J];枣庄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5 田力男;;模糊性法律语言的多样性及其法治意义[J];人民法治;2016年05期
6 王进安;郑超群;;提升法律语言权威性[J];山东人大工作;2015年07期
7 雷燕;;中外法律语言研究侧重点的差异及启示[J];法制博览;2015年31期
8 孔夏;;浅谈法律语言中的修辞[J];文教资料;2016年28期
9 岳艳;;词义模糊性在法律词汇使用中的表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3英译版为例[J];明日风尚;2016年20期
10 麻晓震;;法律语言权威性所带来的交际困惑[J];智富时代;2017年06期
11 吴真文;;哈特的法律语言观探析[J];法学评论;2014年04期
12 崔爽畅;;探讨互文性视域下法律语言的机器翻译[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13 熊德米;宋莹;;英文法律语言中显性重复及其汉译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14 魏巍巍;;从认知角度研究法律语言中的“对……”结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5 张自伟;;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法律解释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2年29期
16 杨英波;张巧梅;;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J];法制与社会;2011年34期
17 邓杉杉;;法律语言中的“两栖词语”[J];学习月刊;2010年09期
18 赵惠;;刑事法律语言在新闻媒介中的应用[J];新闻爱好者;2010年24期
19 许安标;;法律语言要深耕[J];中国人大;2009年01期
20 冀永生;;法律语言研究在争议中前行——法律语言发展与规范研讨会综述[J];人民检察;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静敏;;活跃在法律实践领域的话语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辉;;信息化与智能化:科技创新语境下的司法应对与变革[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1年第14卷——长三角法学论坛文集[C];2021年
3 黄亚珍;赵晓林;;模糊性法律语言对裁判的影响及其转换——以刑事审判中的应用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4 咸鸿昌;;英国法律语言的变迁及其启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学的兴起与法律教育[C];2013年
5 贾蕴菁;;关于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关系的思考[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林晶;;从系统功能语法看中英法律语言的异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黎千驹;;法律中的模糊语言研究[A];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杜金榜;;从目前的研究看法律语言学学科体系的构建[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贾盛荣;陈瑶;;论法律思维[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10 王洁;;法律语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1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12 余德厚;肖继强;梁成文;;隐形的痕迹:语言证据运用机制之探索[A];深化司法改革与行政审判实践研究(上)——全国法院第28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17年
13 ;编者的话[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4 李德恩;;法律术语的衍变及应用[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15 彭丹云;;论模糊性语言在法律实践的运用[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16 常晓栋;;物权法立法技术探微[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7 高莉;;德语篇章语言学理论视域下的法律语言可理解性研究[A];东北亚外语论坛(2017 NO.3)[C];2017年
18 周琼;江鹏程;;“理想照进现实”:庭外语言庭内化析辨与应对——以“快播案”和490份庭审记录为切入[A];深化司法改革与行政审判实践研究(下)——全国法院第28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17年
19 武艳艳;孙昊;;浅析法律语言的准确性—一个比较的研究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20 王宏纲;;论司法活动中法官与律师和谐关系的构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宏伟;法律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崔军民;萌芽期的现代法律新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5 白溱(Baccanello Jennifer Helen);汉英商务合同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丽蓉;模糊的法律语言与司法应对[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2 阿不都力艾则孜·于送;法律文书的汉维翻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
3 黄杰;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陶碧云;中国古代判词中的“情理场”与法律语言[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5 吴海红;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D];山东大学;2008年
6 马湛秋;法律语言证据的语言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5年
7 王小玉;英汉法律语言中人称指示语对比与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8 徐莲;立法语言标准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宫丽彦;我国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张中华;论语言对法律的作用及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1 杨小凤;《法律语言》第五章翻译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20年
12 赵云;翻译在应对法律语言模糊性中的策略[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13 江红霞;立法语言的模糊性[D];重庆大学;2015年
14 崔瑾英;中英法律语言模糊性现象的对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15 王茜;立法语言的模糊性与法律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6 李抒惠;大连市立法语言失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7 孙英;《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功能文体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18 曹文抗;模糊语义在法律语言中的表现及消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9 权彦宁;法律英语模糊性的语用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0 刘延东;法学院的风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检察院 魏干;法律语言不应“失声”[N];检察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张帆;科学解释法律语言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陈章;寻找法律语言与司法实践完美结合点[N];检察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庄永廉;三问“法律语言”[N];检察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国香;法律语言的人文性与规范化[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北平;“使用法律语言的人越多,国家离法治就越近”[N];检察日报;2011年
7 记者 唐亚南;法律语言研究会成立大会举行[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李飞;法律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林燕;法律语言:专业化还是通俗化[N];检察日报;2008年
10 采访 整理 本报记者 刘洋;“淘宝体通缉令”不算法律语言[N];检察日报;2012年
11 记者 周文鑫;涉外法律语言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甘肃举行[N];法制日报;2016年
12 许家华 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法院;浅谈法官法治思维的培养[N];广西法治日报;2013年
13 许家华 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法院;三举措培养法官的法治思维[N];广西法治日报;2014年
14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 刘静坤;法律语言的演进与法律系统的适应[N];人民法院报;2012年
15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刑法学家 陈兴良 本报记者 袁祥 采访整理;法律是一种规范 法律的规范是以语言为载体的[N];光明日报;2009年
16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何应洋 刘业林;“既要会讲群众语言更要会讲法律语言”[N];工人日报;2009年
17 本报首席评论员 刘思敏;让法治思维先行一步[N];中国旅游报;2014年
18 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胡科刚;俗话说“标的额”[N];人民法院报;2013年
19 本报记者 张维;文件频现“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N];法制日报;2012年
20 记者 郑赫南;北京立法请专家为文字把关[N];检察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