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的形态效应与氯离子吸附固化特性
【摘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N2吸附比表面积测定仪、SEM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种类粉煤灰的组分、粒度分布和表面结构等形态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与分析了粉煤灰对水泥浆体中Cl-的吸附固化作用与机理。研究表明粉煤灰主要以球形颗粒为主,颗粒粒径分布波动0-60μm,平均粒径为10-15μm,粉煤灰颗粒具有空心结构和较大的内比表面积。与水泥浆体相比,纯粉煤灰浆体对氯离子的固化力稍低一些,其相对固化率为26.7%。粉煤灰对氯离子吸附固化机理在于粉煤灰和水化产物(如C-S-H凝胶体)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特殊结构,对自由Cl-离子产生物理吸附作用;水化铝酸钙与Cl-反应生成“Friedel盐”而产生Cl-化学固化作用。
|
|
|
|
1 |
杜荣归;刘玉;林昌健;;氯离子对钢筋腐蚀机理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6年06期 |
2 |
徐永模;迁移性阻锈剂——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新发展[J];硅酸盐学报;2002年01期 |
3 |
王仁超,朱琳,李振富;混凝土氯离子综合机制扩散模型及敏感性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4 |
王智,郑洪伟,韦迎春;钙矾石形成与稳定及对材料性能影响的综述[J];混凝土;2001年06期 |
5 |
马昆林,谢友均,刘灿,许辉;混凝土固化氯离子影响因素的研究[J];混凝土;2004年06期 |
6 |
侯敬会,宋志刚,金伟良;滨海土壤环境下混凝土方桩的耐久性[J];混凝土;2005年02期 |
7 |
刘芳,宋志刚,潘仁泉,金伟良;用Fick第二定律描述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分布的适用性[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年04期 |
8 |
王仁超;朱琳;杨弢;邬旺;;综合机制下氯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及敏感性研究[J];海洋科学;2006年07期 |
9 |
胡红梅,马保国;矿物功能材料的Cl~-结合能力[J];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04期 |
10 |
翁智财;余红发;孙伟;张金花;陈浩宇;;水灰比与水泥用量对混凝土Cl~-结合能力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