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Ag导电剂对Li_4Ti_5O_(12)材料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黄莎华  温兆银  朱修剑  顾中华  
【摘要】:在合成LiTi5O12材料的原料中添加AgNO3后,材料的导电性和充放电性能都大大提高。XRD分析表明,AgNO3在合成过程中全部分解为金属Ag,且Ag没有进入Li4Ti5O12材料的晶格位置,它只是和材料混合在一起。充放电结果表明,添加导电剂Ag后,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都大大提高,且充放电电流提高,材料的电性能提高更加明显。在2C恒电流倍率下,添加Ag导电剂后的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189.8mAh.g-1,且循环10次后,容量仍保持在178.1mAh.g-1,容量损失仅为0.1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低成本透明锂离子电池研发成功[J];光机电信息;2011年08期
2 李雷;薛磊;胡春红;;在飞机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研究[J];科学之友;2011年18期
3 刘彦龙;;中国锂电池产业发展分析[J];电器工业;2011年08期
4 蒋黎明;;车载锂电池热管理介绍[J];商用汽车;2011年13期
5 陈志雄;吴耀根;;我国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介绍与市场需求探讨[J];塑料制造;2011年07期
6 龙雪梅;;基于SCI的锂离子电池文献计量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新闻[J];电源技术;2011年08期
8 陈高明;胡立新;王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进展[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1年02期
9 朱基亮;杜翀;何亮明;刘静;蒲云体;李绪海;朱建国;徐明;;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大电流充放电稳定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魏洪兵;王彩娟;赵永;宋杨;;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1年03期
11 乐毅诚;石磊;吴飞;;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船电技术;2011年06期
12 李军;周燕;靳世东;郑育英;;锂离子电池球形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9期
13 何琼;余其友;苏亮;;基于PLC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激光自动焊接系统的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年07期
14 卢立丽;王松蕊;刘兴江;;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拟模型的比较[J];电源技术;2011年07期
15 李加升;吴免利;刘玉芳;谢添;;基于充放电曲线的锂电池智能分选系统研究[J];电源技术;2011年08期
16 艾新平;杨汉西;;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J];电化学;2011年02期
17 杨振宇;何佳兵;姜无疾;;全自动锂电池卷绕机的设计[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1年07期
18 ;美国研究出新型电动汽车电池方案[J];汽车零部件;2011年06期
19 张頔;马彦;柏庆文;;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J];汽车技术;2011年08期
20 魏宇锋;张继东;费旭东;吴晓红;陈相;;锂离子电池产业政策研究及检测标准分析[J];电池工业;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莎华;温兆银;朱修剑;顾中华;;Li_(3.608)Al_(0.085)Ti_5O_(11.932)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黄莎华;温兆银;朱修剑;顾中华;;Ag导电剂对Li_4Ti_5O_(12)材料电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褚君尉;李晟;詹星月;王连邦;马淳安;;锂离子电池锡合金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刘国强;曾潮流;杨柯;;锂离子电池钒系正极材料的研究概况[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姚晓林;陈春华;;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电解液添加剂探索[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周新文;张季平;刘浩文;郭光辉;雷太鸣;张克立;;LiFePO_4/C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冯祥明;郑金云;;含磷阻燃剂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研究[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柳红东;黄佳木;李新禄;刘佳;张育新;;锂离子电池SnO_2/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9 郑洪河;秦建华;石磊;小久见善八;;锂离子电池新型电解液添加剂研究与开发[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10 余碧涛;程丽;仇卫华;李福燊;;亚硫酸乙烯酯添加剂改善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英进;锂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4年
2 罗文斌;Al、Mg和Mn-Mg掺杂对LiCoO_2和LiNi_(1/3)Mn_(1/3)Co_(1/3)O_2结构、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3 崔艳华;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4 汤宏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x)M_xO_2(M=Co,Al,Mn)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胡仁宗;锂离子电池Sn基薄膜负极的多相多尺度结构与循环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周晓荣;电子自旋共振和质谱在化学电源研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7 郭华军;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8 王素清;纳/微复合结构的铜铁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储艳秋;锂离子电池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周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Oxide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娜;锂离子电池成膜添加剂的选择和优化[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万丽娟;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改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琳;锂离子电池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芮先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利民;含氮活性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郎丰饶;锂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Mn_(0.5)O_2制备及结构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步千;包覆石墨与蔗糖基炭材料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魏文强;三元熔融盐在LiNi_(0.8)Co_(0.2)O_2和LiNi_(1/3)Co_(1/3)Mn_(1/3)O_2制备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理;锂离子电池纳米ZnS/C负极材料制备及性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杜楠;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过程管理设计及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比锂离子电池更好的电池[N];计算机世界;2003年
2 立冬;锂离子电池将成未来之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3 岳振廷;金龙集团锂离子电池项目奠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冯健;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制约应用[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诸玲珍;汽车级锂离子电池市场看好 量产瓶颈亟待破解[N];中国电子报;2009年
6 王海燕;日本企业抢占先机 纷纷投资锂离子电池[N];中国工业报;2009年
7 ;日产将量产锂离子电池[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瞧;锂离子电池产业亟待突破技术瓶颈[N];中国工业报;2009年
9 记者 丁波;上海首个锂离子电池项目签约[N];解放日报;2009年
10 驻站记者 夏斐 通讯员 丽君;高容量纳米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落户高平[N];太行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