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含钆硫化物玻璃的研制
【摘要】:正硫系玻璃具有低声子能量、高折射率、易形成玻璃、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是较佳的透红外光学材料。其中,硫化物玻璃是最常用的引入可见或近红外发光离子的基质材料。实验研究的是一种新型硫化物玻璃,阳离子除包含了通常采用的Ge、As 外,还引入了原子序数较大的稀土金属钆,其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声子能量,同时,钆本身属于稀土元素,由于结构的相似性,钛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其它稀土发光离子的引入量。研制的玻璃组成包括Ge-As-Gd-S,Ge-Gd-S 两个系统。实验在真空条件下进行,采用的原料均为纯度在5N以上的高纯度单质原料。熔制玻璃的盛器是石英玻璃管,炉子为特制的摇摆
|
|
|
|
1 |
丘邑;掺Pr~(3+)离子的硫化物玻璃的红色发光[J];稀土信息;1999年01期 |
2 |
刘启明,赵修建,干福熹;GeS_2-In_2S_3-CdS体系玻璃的形成与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0年05期 |
3 |
高倩
,倪汉昌
,王恒霖;掺杂稀土的玻璃纤维作为红外辐射源用于景像仿真[J];飞航导弹;2004年01期 |
4 |
张宣嘉,冯仰浦,许祝安,徐斌鸿,方明虎,张其瑞, 曾兴斌;液氮温区金属钆(Gd)热导率研究[J];低温工程;1994年05期 |
5 |
陈祖熊;;多阴离子玻璃[J];材料导报;1988年11期 |
6 |
袁启华,张克立,许廉发,龙清凤,夏幽兰;红外光导纤维材料:ZrF_4-BaF_2-LaF_3系玻璃的研究[J];玻璃;1985年03期 |
7 |
彭会芬;马晓莉;范志新;梁艳峰;;Li_2S-SiS_2锂离子导电玻璃的制备、结构与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6年10期 |
8 |
孙玉明,徐彭寿,徐法强,陆尔东,张新夷;钆在MgO(110)薄膜上的吸附[J];化学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
9 |
王承遇;国际玻璃协会2000年会在荷兰召开[J];硅酸盐通报;2000年04期 |
10 |
路淑斌,王向德,万印华,张秀娟;无污染、快速液膜法分离稀土的系统研究-钆和铽、镝的分离[J];水处理技术;1997年01期 |
11 |
聂秋华;金哲;徐铁峰;戴世勋;沈祥;章向华;;蓝绿光上转换荧光输出的稀土掺杂玻璃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6年05期 |
12 |
刘小雷,陈朝军,张冬梅,王梦德,王宏宇;甲苯磺丁脲钆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理作用研究[J];稀土;1997年06期 |
13 |
朱妙琴;;Gd-富勒烯包合物合成提取及质谱表征[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4 |
李夏;初一鸣;;钆-邻氟苯甲酸-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1期 |
15 |
王凯;彭汝芳;杨文宁;袁邦群;楚士晋;;钆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制备、分离及质谱表征[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16 |
黄彭年;玻璃的离子导电性(续)[J];玻璃与搪瓷;1990年03期 |
17 |
;第九届国际非氧化物玻璃会议第二轮通知[J];硅酸盐通报;1993年06期 |
18 |
余华明,宋永会,张祖德,刘清亮,梁任又,徐云华,鲁非;溶液体系中钆(Ⅲ)ESR谱基本性质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19 |
张振民;谭应龙;;P507-PSO-煤油体系从HNO_3介质中协同萃取分离Sm~(3+)、Eu~(3+)、Gd~(3+)的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1993年01期 |
20 |
杨景和,葛红梅,周广军;镝-钆-BPMPHD—CTMAB共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