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尼’薄壳山核桃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摘要】:研究‘波尼'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过程,明确其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及营养物质间的相关性,为促进‘波尼'果实品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以南京地区种植的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Pawnee)为试材,对发育过程中种仁和叶片的脂肪、可溶性糖、蛋白质、纤维素、水分及锰、锌、磷、镁、铁、钙、铜、硒、钾、钠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薄壳山核桃‘波尼'种仁中脂肪变化规律为先缓慢上升,再快速上升至最高点,后略有下降;而糖、蛋白质、纤维素的变化规律较一致,均与脂肪变化规律相反,在脂肪含量低时,三者含量较高,当脂肪快速上升时,三者含量快速下降。薄壳山核桃种仁水分变化情况与果实发育时期(水期,从授粉到8月下旬;乳期,8月下旬至9月10日;硬核期,9月10日至10月1日;种仁成熟期,10月1日至成熟收获)的划分相符。种仁中微量元素变化规律较一致,除钠、钾外,其余微量元素均在果实发育早期在种仁中大量积累,之后快速下降,至果实成熟期下降至最低点,说明微量元素在果实发育早期积极参与生理变化,尤其是在水期,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而叶中大多微量元素变化不显著,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在南京地区种植的‘波尼'品种的种仁蛋白质、锰和铁含量优于薄壳山核桃平均水平,而锌、钙、磷、镁和钾含量相对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脂肪与可溶性糖、蛋白质、纤维素和水分均呈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与蛋白质、纤维素、水分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关系,蛋白质与纤维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蛋白质、纤维素变化与矿质元素变化相关性较强,脂肪、可溶性糖次之,水分与矿质元素相关性较弱;种仁中镁、钙、铜与鲜果质量、出仁率、果形指数之间均为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果实形态学变化与常规营养物质及矿质元素变化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