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愈伤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摘要】:以牡丹品种‘凤丹'花瓣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电镜扫描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培养时间的愈伤组织的表面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牡丹花瓣愈伤组织类型不同,表面结构有较大差异,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存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继代的时间不同,愈伤组织的表面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继代后15~20d为愈伤组织结构变化最大的时期。
|
|
|
|
1 |
王军娥;巩振辉;李新凤;;牡丹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技术的优化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
2 |
范小峰;;3种牡丹的胚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9年05期 |
3 |
李丽霞,曲复宁,由翠荣,赵吉强,段传慧;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愈伤诱导培养基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5年01期 |
4 |
王复振;对于青岛海滨有牡丹苔藓虫的意见[J];动物学杂志;1966年02期 |
5 |
洪忠治;;奇异的“花牡丹”[J];中国花卉盆景;1993年12期 |
6 |
陈冬生;明代以来曹州牡丹栽培发展史考述[J];古今农业;1998年04期 |
7 |
李润清,付强,田福忠,刘云照;谈谈国花牡丹的科学引种与鲜切花技术[J];种子;2000年02期 |
8 |
张正勇,朱文学;牡丹的电镜观察及其干燥特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
9 |
旺林;黑牡丹西瓜[J];湖南农业;2003年19期 |
10 |
郑青;牡丹在传统插花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04年23期 |
11 |
李萍;成仿云;;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7年11期 |
12 |
张颖星;;牡丹的家庭盆栽养护[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8年02期 |
13 |
徐炳松;;花篱新品——缠枝牡丹[J];农村新技术;2008年15期 |
14 |
刘会超;贾文庆;徐小博;;6个牡丹品种不定芽再生能力差异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
15 |
韩炳振,王月红;发挥洛阳牡丹优势促进园林事业发展[J];中国园林;1996年03期 |
16 |
李天胜
,张同霞
,王凤起;花簇牡丹城 香飘五大洲——菏泽市花卉生产采访纪实[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1998年02期 |
17 |
秦月;;花祭[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0年12期 |
18 |
张桂花,王洪梅,王连祥;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
19 |
罗林钟,卞光文;牡丹盆栽应注意的问题[J];西南园艺;2001年03期 |
20 |
郭香凤,史国安,孔祥生,白春萍,刘秀云,金志伟;喷施蔗糖对遮荫条件下牡丹生长和花朵观赏品质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