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东红;谢鲁文;杨晓玮;刘茜;王谢桐;;利用各孕期胎儿染色体检查技术进行产前诊断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26期 |
2 |
郁知非;王友赤;锺达锦;;恶性网状细胞病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观察(摘要)[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66年01期 |
3 |
徐雅如;;化学物质诱发染色体畸变及其生物学意义[J];华南预防医学;1986年03期 |
4 |
李桂信;宋光江;刘启宗;;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1988年05期 |
5 |
刘希贤;栗密群;杨真荣;肖燕忠;;46,X,t(X;Y)(qter→cen→p22.3::q12.1→qter)患者异常X染色体DNA复制、失活及其表型效应的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89年02期 |
6 |
徐路生,刘希贤;恶性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年02期 |
7 |
慈杰元,张洪英,蒋博,迟长平;丙烯腈作业工人染色体畸变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3年02期 |
8 |
王冰;肖佩新;;电离辐射诱发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
9 |
李洁清,侯殿俊,乔建维,商希梅,刘伟;工业探伤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4年05期 |
10 |
郭万龙;段志凯;张淑贤;刘建功;;14.8MeV单能中子所致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J];辐射防护通讯;2009年02期 |
11 |
熊晓芸;;秋水仙素浓度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J];江苏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
12 |
吕彩君;申琳;张丽君;任海燕;狄文;顾鸣敏;;染色体复杂易位46,XY,t(2;8),t(4;13)一例报告[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
13 |
黄天华;;咖啡因再处理对X射线诱发的离体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J];国际遗传学杂志;1981年02期 |
14 |
吕群,刘启兰,江绍慧;甲酸棉酚服用者子代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研究[J];生殖与避孕;1985年03期 |
15 |
郭亦寿,魏建军,姜源,陈丙玺,龚瑶琴;一个罕见的染色体畸变家系[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年03期 |
16 |
郑斯英,朱寿彭,王六一,赖冠华,赵秀英,杨淑琴;大剂量裂片~(147)Pm的选择性蓄积部位诱发组织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研究[J];核技术;1989年11期 |
17 |
邹承淑;臧云娟;强新;邵济钧;李玉香;刘福奎;;巨细胞病毒对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18 |
宋翔;;未治麻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中的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_S)[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89年02期 |
19 |
李凤琴;;体外暴露微波辐射与人淋巴细胞微核率 及特异染色体畸变的关系[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2年05期 |
20 |
王惠苏;崔常安;黄芝瑛;;甲基杀虫脒盐酸盐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