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周丛藻水质净化和水体生态修复应用研究

梁霞  李小平  张利权  
【摘要】:由富营养化导致的河口、海岸、湖泊及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下降已成为当前全世界水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周丛藻及其着生基质共同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水质净化与水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该系统的水质净化和水生态修复机制,以及其成功的应用案例进行综述。一、周丛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周丛藻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食物源,周丛藻在水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和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周丛藻与水环境因子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而且, 周丛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生态系统的改变。二、周丛藻水质净化与水体生态修复机制周丛藻水质净化机制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周丛藻可吸附水体中可溶性磷,过滤颗粒状磷,并通过光合作用调节水体pH从而分解钙磷和沉积碳酸磷;2)周丛藻可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素,其特有的微生物作用可将硝态氮转化为气态氮(NO和N2O4), 并通过挥发作用最终降低水体中氮物质含量;3)周丛藻的生物吸附过程,可去除水体中其它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和有毒物质;4)周丛藻的微生物光合作用对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效果显著;5)周丛藻可通过其生物滤膜作用降低固体悬浮物质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周丛藻水生态修复机制主要体现在水生植物重建以及水环境监测两方面。周丛藻水质改善作用将有利于水生植物的重建,而它们对环境的迅速响应使其成为水环境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三、周丛藻水质净化与水生态修复应用案例周丛藻在水质净化与水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广泛应用于湿地水处理系统中的水生植物一周丛藻净化系统,可去除水体中50%以上的总磷和总氮,加拿大湿地系统中总磷的去除率甚至可达80%以上;第二,周丛藻垫洗涤器(ATS)是利用着生在人工基质上的周丛藻进行废水处理的新技术,美国加利佛尼亚中部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应用研究表明该系统具有深度水质净化处理能力;第三,以周丛藻为基础的暴雨水处理区域系统(PSTA)在美国佛罗里达湿地恢复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该系统可以使进水磷浓度内从 80ppb下降至10ppb,出水口的水生植物同时得到成功重建;第四,周丛藻垫反应池已经取代传统RAS中的沉淀池和细菌生物过滤,光照条件下该系统的去除率与滴滤池的生物过滤相类似。周丛藻在水质净化和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可为我国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的扩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萧;叶许春;俞士敏;李文朝;;贾鲁河梯级河滩湿地冬季植被构建及净化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2 李金中;李学菊;刘学功;黄岁樑;;人工沉床去除富营养化河水中COD的过程机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4期
3 胡新立;陈晓安;余军;简思凤;吴伟;;东莞运河樟村水质净化厂污泥处理系统技术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2期
4 ;NEWS[J];分析化学;2011年09期
5 马淑珍;唐跃军;;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11年11期
6 魏霄霞;林国宁;袁挺;林菡;;Hydronet技术对脱水车间废水的试验研究[J];广州化工;2011年16期
7 许壮;田向红;;南京市2010年镇村小水厂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年04期
8 陈兴茹;许凤冉;;城市河流水质原位净化技术综述[J];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7期
9 王洪波;张克峰;张见魁;王丽娜;;V型纤维滤池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运行特性[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7期
10 杜敬;何红军;陶涛;;武汉市二郎庙污水处理厂污泥培养驯化方案选择及实施[J];四川环境;2011年03期
11 宋国利;臧淑英;梁熠;王奇;;乐清湾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测算[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3期
12 林国恩;;合水水库排沙系统与水污染控制对策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13 赵博成;周茵茵;曾晓玲;;斗门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霞;李小平;张利权;;周丛藻水质净化和水体生态修复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广州马涌水质净化及综合治理方案[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3 连贵宾;赵波;苏成祥;钟培林;;催化-强化絮凝净水技术在彩南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彤;;沿堤垂柳碧毵毵 红蓼花疏水蔚蓝(下)——公花园白水荡城市湿地的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A];中国公园协会2007年论文集[C];2007年
5 陈声贵;许木启;杨向平;甘一萍;;利用原生动物群落监测城市污水厂的水质净化效能[A];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6 田家怡;孙景宽;孙同秋;;黄河三角洲海涂鱼虾贝类立体生态养殖对水质净化作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戚盛豪;;迎接21世纪我国给水技术的发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郑再就;;水葫芦的危害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A];福建省第十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慧君;谢从新;何绪刚;陈柏湘;鲜莹;;渔稻复合生态系统对水质的影响[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陈健;章志强;吴志军;麦穗海;杨成康;;上海闵行水质净化厂新大陆紫外C消毒系统运行介绍[A];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克;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梁霞;周丛藻类环境响应与水质处理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童春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以长江口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东升;区域开发对滨海环境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梁丽华;藻菌共生生物膜系统修复煤炭矿区污染水体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焦彩霞;基于遥感和GIS的湿地生态资产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孙毅;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评价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晓;天然河床渗滤取水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李静会;崇西湿地生态系统中胞外酶的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蕊;北塘地区生态水系构建与水质保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王焱;绿色住区水质保障生态化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薛原;牛腿沟生态修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熊晖;外加菌剂对养殖水体水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芳;二氧化碳—石灰联用提高水质化学稳定性的中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苏强;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济南水质净化二厂工艺优化改造中的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都志民;济南市水质净化一厂一级A工程改造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彭永丽;水系统减排优化求解新算法原理与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9 胡广鑫;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东昌湖生态补水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张艳;水质净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在大菱鲆养殖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国军;水质净化厂建设工程加速推进[N];济南日报;2009年
2 记者 高松;新青水质净化厂年内完工[N];珠海特区报;2009年
3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祝翔君;立昇公司支援灾区水质净化器材[N];海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高松 通讯员 黄凰;平沙水质净化厂开工[N];珠海特区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开展滇池水质净化试验[N];昆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睿 通讯员 俎红雨 郭本芳;污水在绿地下悄然净化[N];德州日报;2010年
7 记者 赖伟行 通讯员 开萝人;萝岗永和水质净化厂建成投产[N];广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祝蕾;水质净化四厂6月底前试运行[N];济南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娟;赤坎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通过验收[N];湛江日报;2010年
10 季英德 张平;光大环保接管济南污水处理[N];中国环境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