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春夏季南海若干重要水文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摘要】:利用1998年亚洲季风暴发(5月25日)前后的两次CTD观测,分析了季风暴发前后南海若干重要水文特征分布、变化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黑潮水以流套形式入侵南海,但其主体部分仅限于118°E以东的吕宋海峡附近.然后在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影响下继续西扩,并对16°N以北海域有明显影响.在吕宋岛西部和越南东部海域呈现两个显著的高温、低盐区.吕宋岛西部高温低盐区,在季风暴发后呈明显增强,而越南东部的高温低盐区则呈北部削弱、南部增强的趋势.这两个高温低盐区的形成除与上述区域均存在反气旋涡旋有关以外,吕宋岛西部的高温特征与苏禄海高温水的流入以及受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中沙南部冷水区出现在50 m层以下,季风暴发后势力增强,并向西移.它的形成与这里存在上升流有关.
|
|
|
|
1 |
周世忠;梁凤欣;;武安市口上水库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
2 |
黄胜晔;王腊春;陈晓玲;霍雨;;基于平原水网区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与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
3 |
陈步峰;粟娟;肖以华;吴统贵;刘燕堂;;广州市帽峰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暴雨水文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
4 |
张丹;周惠成;;大凌河流域上游水资源变化趋势及成因研究[J];水文;2011年04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