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正旺;刘耀文;庞转棠;张磊;马雅丽;;一次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与预警[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2期 |
2 |
徐祥德,苗峻峰,赵天良,何金海;初夏环流与梅雨成因的探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
3 |
钱永甫,钱云,王谦谦;夏季准定常环流系统及其月内演变特征的数值模拟[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4 |
熊传辉,陈祖运,王作述;鄂西南地区地面中-β尺度环流系统与暴雨[J];应用气象学报;1991年01期 |
5 |
王瑾,江吉喜;AMSU资料揭示的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热力结构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2期 |
6 |
杨静;杜小玲;陈涛;;贵州一次大暴雨过程中MCS的结构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06年04期 |
7 |
邱红;方翔;谷松岩;张文建;朱元竞;;利用AMSU分析热带气旋结构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7年06期 |
8 |
李飞;;分析三菱泥水平衡盾构机环流系统的配置与操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4期 |
9 |
丁建芳;牛生杰;岳平;赵光平;王连喜;;沙尘暴热力结构的个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10 |
;初论西风带和热带辐合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J];大气科学;1977年02期 |
11 |
刘景涛,钱正安,姜学恭,郑明倩;影响中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分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1期 |
12 |
E.R.赖特尔,汤懋苍,沈如金,仲书;大高原上空的各种环流系统[J];气象;1984年07期 |
13 |
丁一汇,赵深铭,何诗秀;5—10月全球热带和副热带200hPa多年平均环流的研究(一)——行星尺度环流系统[J];大气科学;1988年02期 |
14 |
赵天良,徐祥德,何金海,朱乾根;海陆纬向非均匀热力结构与跨赤道气流和温带西风急流分布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1992年04期 |
15 |
薛春汀;张勇;;中国近岸海区沿岸流和海岸流对沉积物的搬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1期 |
16 |
苗峻峰,徐祥德;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动力、热力结构对CO_2温室效应的响应特征[J];气象科学;1992年03期 |
17 |
雷先春;黔中西部地面中-β尺度环流系统与暴雨[J];气象;1993年09期 |
18 |
张金良,车振学,王春青;1999年黄河流域夏旱的天气成因分析[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
19 |
赵玲,王林凤,王利;两次不同性质强降雨的对比分析[J];气象;2005年11期 |
20 |
苏洵;罗建英;苏荣在;;2008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广西暴雨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