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岛时代论高温气冷堆的优越性
【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大地震导致海啸引发了日本第一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本文在分析福岛事故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讨论了各国在福岛事故后的核电政策的变化以及我国政府新出台的核安全规划,并从技术、管理和工程的角度阐述了高温气冷堆的优越性。
|
|
|
|
1 |
徐及明,熊德琮,杭力群,刘伟初,兰建伟;小型高温气冷堆的堆型方案比较[J];核动力工程;1990年02期 |
2 |
臧希年,赵海华;K-FIX程序的改进及其在高温气冷堆自然对流计算中的应用[J];核科学与工程;1997年03期 |
3 |
吴宗鑫,张作义;世界核电发展趋势与高温气冷堆[J];核科学与工程;2000年03期 |
4 |
左开芬;李岚清副总理考察八六三能源项目“高温气冷堆”[J];高技术通讯;2000年02期 |
5 |
;我国首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商用核电站通过可研审查[J];华中电力;2008年02期 |
6 |
;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将开工[J];机械制造;2010年05期 |
7 |
;西格里石墨球用于高温气冷堆核电站[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3期 |
8 |
王捷;高温气冷堆技术背景和发展潜力的初步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
9 |
沈苏,苏宏;高温气冷堆的特点及发展概况[J];东方电气评论;2004年01期 |
1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获得重大进展[J];电力建设;2008年11期 |
11 |
马栩泉,林登彩;高温气冷堆核能第二春[J];中国科技奖励;2005年07期 |
12 |
;中国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启动[J];东北电力技术;2007年01期 |
13 |
秦振亚;;高温气冷堆核热利用计划有待各国合作完成[J];国际学术动态;2000年05期 |
14 |
李德衡,徐小琳,郑杰,郭人俊,张桂芬;高温气冷堆 Fuzzy-Smith 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
15 |
本刊编辑部;;中信重工成功挺进核电领域[J];矿山机械;2010年06期 |
16 |
王海丹;;日本和南非企业共同开发小型高温气冷堆[J];国外核新闻;2010年03期 |
17 |
张敏;钟大辛;秦振亚;;高温气冷堆(HTGR)进行海水淡化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能源;1991年04期 |
18 |
刘原中;MHTGR一回路氦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的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19 |
焦荣洲,朱永濬;高温气冷堆钍、铀燃料元件的后处理与处置技术的发展概况[J];高技术通讯;1994年03期 |
20 |
;国家电力公司与清华大学启动1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的方案论证工作[J];高技术通讯;2000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