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戴光曦;重离子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究近况[J];科技导报;2000年12期 |
2 |
王洪涛,戴建枰,陈永忠,赵振堂;腔式束流位置探测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核技术;2005年01期 |
3 |
钱绍圣,强红军,许贻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液滴束流技术[J];物理;1994年07期 |
4 |
国智元,秦庆,张闯,马力;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的束流光电子不稳定性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年03期 |
5 |
粟达人,李文莱,刘家瑞;大面积离子源的研制[J];物理;1981年03期 |
6 |
茅乃丰,李增海;任意形状束流相空间变换的样条函数表述[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8年S2期 |
7 |
;国外一些高能加速器现况[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4年03期 |
8 |
夏国兴,夏佳文,武军霞,殷学军,刘伟,杨建成;束流物理学的量子方法初探[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2期 |
9 |
李伟生;束流光学设计计算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程序BOOP[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6年02期 |
10 |
陆全明,窦贤康,王水,王曙;二维等离子体并行PIC模拟的性能分析及应用[J];计算物理;2005年03期 |
11 |
施义晋,翁自立,杨真媛;束流输运理论的新表述[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5年03期 |
12 |
夏慧琴,遆宁;束流相图测量方法(缝针法)的理论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
13 |
任桂兰;GANIL 1987年6—8月所做的实验工作[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8年03期 |
14 |
徐建铭;有横向耦合的束流系统的匹配问题[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5年01期 |
15 |
景成祥;坦福寻找微细束流[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1年02期 |
16 |
陈银宝,黄志斌;束流发射度和亮度与束流密度分布的关系[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9年02期 |
17 |
任桂兰;GANIL 1986年6月—12月所做的实验工作1987年2月—5月[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7年04期 |
18 |
马力,曹建社,汪林;BEPC储存环束流振荡频率测量[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0年08期 |
19 |
金大鹏,吕峰,过雅南,王贻芳,伍灵慧,刘振安,郁忠强;BEPCⅡ束流相关本底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Ⅱ)——束流-气体相互作用[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年11期 |
20 |
朱爱民;加速器的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1996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