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峰;郭文利;梁彤祥;;高温气冷堆大晶粒二氧化铀核芯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06期 |
2 |
程碧华;HTR-10燃料元件辐照后的失效分析[J];高技术通讯;1996年02期 |
3 |
杨林;刘兵;邵友林;梁彤祥;唐春和;;高温气冷堆包覆燃料颗粒破损机制及失效模型[J];核科学与工程;2010年03期 |
4 |
刘继国,肖宏伶,徐梅;10MW 高温气冷堆燃料循环系统热实验装置[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
5 |
沈苏,苏宏;高温气冷堆的特点及发展概况[J];东方电气评论;2004年01期 |
6 |
徐及明,熊德琮,杭力群,刘伟初,兰建伟;小型高温气冷堆的堆型方案比较[J];核动力工程;1990年02期 |
7 |
王捷;高温气冷堆技术背景和发展潜力的初步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
8 |
贾一成,马庆贤,焦玮,王志诚;高温气冷实验堆燃料元件双向探测器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0年06期 |
9 |
刘原中;MHTGR一回路氦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的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10 |
焦荣洲,朱永濬;高温气冷堆钍、铀燃料元件的后处理与处置技术的发展概况[J];高技术通讯;1994年03期 |
11 |
马庆贤,刘继国,赵晋,焦玮;HTR-10燃料元件装卸控制系统的研制[J];高技术通讯;2000年01期 |
12 |
朱庆山,邱学良,马昌文;高温气冷堆抗氧化燃料元件氧化行为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
13 |
刘原中,曹建主;HTR-10高温气冷实验堆事故放射性释放及对环境的影响[J];辐射防护;1995年04期 |
14 |
吴宗鑫,徐元辉,孙玉良;HTR-10的燃料元件、设计特点及安全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Z1期 |
15 |
梁锡华,黄鹏,吴晓东,刘凌,牛道青,姚伟;HTR-10燃料元件装卸系统冷态调试[J];核动力工程;2002年01期 |
16 |
廖隆源;王静;;安全先进的核电站[J];东方电机;2009年06期 |
17 |
霍德山;;高温气冷堆简介[J];东方电气评论;1991年03期 |
18 |
陈晓;李红;曹建主;;HTR-PM中~(14)C产生与释放行为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年S2期 |
19 |
徐世江,朱钧国,杨冰,张秉忠,左开芬,刘继国,贺俊;包覆燃料颗粒在水堆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8年00期 |
20 |
李恩德,唐春和,张纯,迟伟忠,张冬梅;高温气冷堆包覆燃料颗粒包覆层性能测试方法[J];核动力工程;1996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