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及其应用——以赛什腾凹陷为例
【摘要】:采用黄金管——高压釜限定体系生烃动力学设备,对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进行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获得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甲烷生成的活化能范围分布较宽,主要介于49~67kcal/mol之间,有2个高峰,分别为57kcal/mol和66kcal/mol,频率因子A为1×10~(12)/s;C_(1-5)生成的活化能范围分布较甲烷的窄,主要介于52~66kcal/mol之间,只有1个高峰为59kcal/mol,频率因子A为1.10×10~(15)/s。然后结合建立在赛什腾凹陷中心和斜坡上的模拟井,运用Kinetics软件研究赛什腾凹陷烃源岩的生气史,认为凹陷中心下侏罗统烃源岩在29.8Ma(N_1)进入生烃门限,对应的R_O值为0.67%;而斜坡上的烃源岩在23.8Ma(N_2~1)之后才进入生气门限,对应的R_O值为0.87%。
|
|
|
|
1 |
徐立恒;陈践发;卢双舫;马广宇;李吉君;;应用生烃动力学法研究川东上二叠统烃源岩生烃史[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
2 |
高喜龙,肖贤明,刘中云,王建宝,郭汝泰,鹿洪友,Tang Yongchun;用开放体系的热解方法对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的研究:以东营凹陷某生油岩为例[J];地球化学;2003年05期 |
3 |
王建宝,肖贤明,郭汝泰,鹿洪友,高喜龙;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4期 |
4 |
刘立峰;姜振学;钟宁宁;郑菲菲;;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5 |
李振华;王涛;;准噶尔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热成熟度分析[J];云南地质;2011年02期 |
6 |
袁东山;张枝焕;韩立国;李伟;朱雷;;准噶尔盆地中I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新疆地质;2007年04期 |
7 |
耿新华,耿安松,熊永强;我国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研究现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4期 |
8 |
陈文彬;廖忠礼;刘建清;付修根;杜佰伟;冯兴雷;杜秋定;;西藏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现代地质;2010年04期 |
9 |
陈永红,鹿洪友,曾庆辉,肖贤明,TANG Yong-chun;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成藏地质时期[J];石油实验地质;2004年06期 |
10 |
黄志超;万丽芬;王英民;夏广胜;周川;吴嘉鹏;;波拿巴盆地东北部的石油地质条件[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4期 |
11 |
王文霞;李新宁;;盆地模拟技术在吐哈盆地的应用及分析[J];吐哈油气;2005年04期 |
12 |
达江;宋岩;赵孟军;傅国友;杨芝林;;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潜力探讨[J];新疆地质;2007年01期 |
13 |
黄成刚;陈启林;阎存凤;张正刚;陈迎宾;石亚军;;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J];断块油气田;2008年02期 |
14 |
雷鸣;魏巍;舒志国;何希鹏;;河西走廊地区油气勘探实践与思考[J];石油实验地质;2008年06期 |
15 |
陈占坤;谢国军;张福顺;;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J];新疆地质;2010年01期 |
16 |
李贤庆;周强;汪为孝;郑礼全;董鹏;宋志宏;仰云峰;;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纪烃源岩生气特征与生气模式[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6期 |
17 |
孙萍;王文娟;;持续沉降是墨西哥湾油气区优质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条件[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3期 |
18 |
伍新和;王成善;伊海生;刘桂凤;;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烃源岩探讨[J];西北地质;2005年04期 |
19 |
吴青鹏;郭精义;李红哲;黄云锋;李在光;;鄯勒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1期 |
20 |
范明;秦建中;张渠;;松潘阿坝地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J];沉积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