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陆边缘构造活动与重磁场特征研究
【摘要】:南海是研究大陆边缘类型、大陆边缘成因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南海重力和磁力数据及其向上延拓处理结果所反映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在综合前人关于南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南海大陆边缘构造特征与重磁场特征、基底断裂体系及火成岩分布与性质.南海周边的大陆边缘类型各不相同,重磁场特征、基底断裂和火成岩分布直接反映大陆边缘构造和岩浆活动特点.本文的工作对于进行南海大陆边缘的构造对比以及认识大陆边缘的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第一章 前言[J];东海海洋;1989年04期 |
2 |
张光学,祝有海,徐华宁;非活动大陆边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及其成藏过程述评[J];地质论评;2003年02期 |
3 |
本刊编辑部;“中国边缘海与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演化及其环境演变响应”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PACES第五届年会在广东顺利召开[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03期 |
4 |
姚伯初,何廉声;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下的异常上地幔[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02期 |
5 |
王国忠,吕炳全,全松青,张健;一个大陆坡环礁—南海华光珊瑚环礁的沉积相模式及其演化趋势[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
6 |
黄咣凯;南海钻获高产油气井[J];海洋地质动态;1996年02期 |
7 |
许金山,田纪伟,魏恩泊;南海与太平洋表层水温卫星遥感资料的子波频谱分析[J];科学通报;2000年11期 |
8 |
赵太平;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第五次年会暨“中国边缘海与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演化及其环境演变响应”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清远召开[J];地球化学;2005年04期 |
9 |
周冠华;温珍河;姜效典;赵永超;柳钦火;田国良;;南海海底地形可视化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2期 |
10 |
李建如;汪品先;;南海20万年来的碳同位素记录[J];科学通报;2006年12期 |
11 |
朱瑾;;巨资打捞古沉船,值得![J];海洋世界;2008年01期 |
12 |
马毅;吴瑞贞;李华建;乔冠宇;宋萍萍;庞海龙;;有利于赤潮消亡的水文气象条件[J];海洋预报;2008年03期 |
13 |
张玉兰;;南海深海沉积中的孢粉记录及其古环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1期 |
14 |
邹大鹏;卢博;吴百海;梁润华;陈飞燕;;基于同轴差距测量法的南海深水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特性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9年03期 |
15 |
杨棋;陈桂英;尚晓东;;Rossby波临界周期与海面高度异常能谱临界周期在南海的空间分布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10年04期 |
16 |
邱燕;陈国能;;华南大陆边缘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机制研究[J];地学前缘;2011年01期 |
17 |
沈育疆,胡定明,梅丽明,何国平;南海潮汐数值计算[J];海洋湖沼通报;1985年01期 |
18 |
李祺方;《南海地质构造与陆缘扩张》简介[J];海洋通报;1988年04期 |
19 |
;中国科学家领衔南海首次大洋钻探成功[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02期 |
20 |
刘传联;南海大洋钻探研究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2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