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输导层量化表征及有效性评价
【摘要】:量化表征砂岩的输导性能正成为砂岩输导体研究新的发展方向。以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为研究对象,从油气运移角度对砂体在地质历史时期的连通、物性条件进行了分析,利用砂地比判别模型分析砂体几何连通特征;在有效区分不同期次原油的基础上,选择晚期原油作为关键指示物,分析了砂体在海西期油气成藏时流体连通特征。结果表明,志留系沥青砂岩在晚期油气成藏时不仅几何空间上相互连通,而且流体连通性良好,仍是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根据砂体成岩作用及其与油气充注的关系,定量恢复了沥青砂岩在油气成藏时的古物性,并采用渗透率量化表征了其输导性能。结合前人关于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及主要控烃断层启闭性认识,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运聚复合输导格架,并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分析了海西期末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运聚成藏受砂岩输导性影响显著,输导性偏差的西北部地区油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带附近,而输导性较好的中南部区域油气侧向运移明显。
|
|
|
|
1 |
赵文光;彭仕宓;蔡忠贤;刘海涛;;塔中地区志留系层序、沉积和油气分布规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2 |
王贵文;张新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沉积相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3 |
李明云;孙晓明;;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2期 |
4 |
陈方鸿,王贵文;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层序地层学研究[J];沉积学报;1999年01期 |
5 |
赵文光;彭仕宓;蔡忠贤;韩涛;;塔中志留系层序及其可容纳空间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年04期 |
6 |
王成林;李毓丰;张雷;赵宽志;党青宁;;塔中地区志留系薄互层砂体预测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1期 |
7 |
张承泽;于红枫;张海祖;张艳秋;陈莉;;塔中地区走滑断裂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8 |
段中钰;庞宏;蒲青山;马永琴;;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J];科技导报;2011年23期 |
9 |
吕修祥;杨海军;王祥;韩剑发;白忠凯;;地球化学参数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6期 |
10 |
胡剑风;吕修祥;赵风云;陈元壮;;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聚集控制因素[J];沉积学报;2005年04期 |
11 |
王显东,姜振学,庞雄奇,张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2 |
张金亮;戴朝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3 |
王显东;姜振学;庞雄奇;张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古油藏规模探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4 |
刘延莉;樊太亮;薛艳梅;邱春光;曾清波;;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滩特征及储集体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5期 |
15 |
孙培元;;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储层发育特征及预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16 |
孔金平,刘效曾;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空隙研究[J];矿物岩石;1998年03期 |
17 |
赵宗举,李宇平,吴兴宁,陈学时,俞广,贺训云,王双才;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中国石油勘探;2004年05期 |
18 |
李明杰;胡少华;王庆果;李秀珍;陈冀;;塔中地区走滑断裂体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1期 |
19 |
黄文辉;杨敏;于炳松;樊太亮;初广震;万欢;朱井泉;吴仕强;王旭;;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Sr元素和Sr同位素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20 |
苏娟;郭建华;蔡习尧;;塔中地区泥盆系东河砂岩段成岩作用研究[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