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南部热史与下志留统海相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研究
【摘要】:应用含油气盆地热史模拟系统,对江汉盆地南部的钻井资料进行了模拟计算,恢复了研究区的热史和埋藏史.在此基础上,正演了下志留统烃源岩成熟度的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江汉盆地在印支期(240 Ma)以前处于稳定的低热流(50~55 mW/m~2)状态,印支期后热流开始整体升高.潜北断裂以北地区的热流在中燕山期(155 Ma)达到峰值(~72 mW/m~2),断裂以南的热流在晚燕山期(40 Ma)达到峰值(~76 mW/m~2).晚喜山期后,整个研究区的热流快速下降,盆地开始冷却.早三叠世末,下志留统烃源岩在枝江、当阳、沔阳凹陷一带率先进入生油门限,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烃源岩进入快速增熟期,成熟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晚白垩世末,烃源岩热演化特征表现为东强西弱.到了新近纪末,烃源岩热演化终止.研究区热史恢复和下志留统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的研究为合理评估烃源岩生烃量、排烃量和油气资源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
1 |
梅廉夫,徐思煌,倪昌祥,徐文凯,刘安林,陈清琳,李春梅;江汉盆地王场地区裂缝作用与烃类运移[J];科学通报;1994年14期 |
2 |
朱玲,朱伟,刘靖,彭嫦姿;江汉盆地西南缘圈闭的灰色关联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年02期 |
3 |
何圣策;江汉盆地通海口海4井早奥陶世疑源类化石[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4 |
王震;刁博;;江汉盆地应城—监利剖面重震联合反演[J];现代地质;2005年04期 |
5 |
刘春平;王拥军;林娟华;袁井菊;;江汉盆地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2期 |
6 |
谢泰俊;祁左明;朱振东;;江汉盆地的盐构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6期 |
7 |
潘杰锋;;江汉盆地盐类矿产的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1988年01期 |
8 |
张德厚;江汉盆地新构造与第四纪环境变迁[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4年01期 |
9 |
张华,张刚雄,周建军,瞿国平;平原海相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0 |
王彬;柳保军;;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荆河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探讨[J];南方油气;2004年04期 |
11 |
殷文洁,李慧;江汉盆地白垩—下第三系储层盖层有利相带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2 |
王必金;林畅松;陈莹;卢明国;刘景彦;;江汉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及其演化特征[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2期 |
13 |
郭飞飞;康建云;孙建峰;陆俊泽;王修平;;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J];岩性油气藏;2010年01期 |
14 |
陈钦保;高琴琴;;江汉盆地西北缘洋溪组锥齿亚洲冠齿兽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J];石油学报;1992年02期 |
15 |
童国榜,刘志明,郑绵平,袁鹤然,刘俊英,王伟铭,李月丛;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16 |
卢明国,童小兰,王必金,张建华;江汉盆地古潜山烃源条件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4期 |
17 |
游国庆;潘家华;童英;;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有效烃源岩的识别[J];地质通报;2006年Z2期 |
18 |
李俊涛;张毅;;湖北水系演化的地质地貌背景[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9 |
李俊涛;陈玉华;徐建军;;湖北省湿地演化的地质地貌背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20 |
唐文旭;王永军;曹卫生;;江汉盆地白垩系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策略[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