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浅析中国地貌若干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以地球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分析总结了我国沙漠地貌过程、流水地貌过程、冰川地貌过程及风沙地貌过程等领域研究的部分进展。由于我国沙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形成和演变与岩石圈构造变动即青藏高原隆升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对我国沙漠形成、演变的研究能为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提供重要佐证。近30年来,有关我国沙漠形成时代的认识更新较快。新的沉积记录显示,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在中新世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沙漠沙丘大规模扩展可能是在中更新世才开始的。既使在晚更新世以来,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也有过明显波动、沙漠地貌的特征也发生过显著变化。沙漠通过为沙尘暴提供物源,对全球变化产生驱动作用。从地表过程来看风沙地貌的形成演变不仅受风力作用,而且受流水、湖泊等多种地貌动力过程的影响,地貌类型是各种动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缩影。古冰川地貌曾是最早发现的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随着新的测年技术的出现,学术界对我国第四纪古冰川地貌演化过程有了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流水地貌过程应该是地球上作用区域最广的一种地貌动力过程,对流水地貌过程的认识目前正在向微观和宏观深入。
|
|
|
|
1 |
刁承泰,黄明星,李敏,陈国建;简论人类造貌营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2 |
刁承泰;重庆市的地貌环境与城市扩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3 |
杨晓平;现代地貌过程中的人类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98年02期 |
4 |
徐刚,刁承泰,张大泉,郭跃,况明生;城市地貌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内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5 |
吴桑云;;山东省蓬莱西海岸侵蚀及其与地貌环境的关系[J];海岸工程;1992年04期 |
6 |
王杰;李加林;;浙江海岸带文化资源形成的地貌环境因素分析[J];海洋信息;2010年03期 |
7 |
李志中;乌鲁木齐市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J];干旱区地理;1992年01期 |
8 |
徐刚;山地城市地貌环境问题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
9 |
郭伟;李书恒;朱大奎;;深圳东部海岸地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
10 |
杨发相;雷加强;岳健;吴玉伟;桂东伟;;昆仑山北麓地貌过程对风沙危害形成的影响[J];山地学报;2010年06期 |
11 |
张大泉;城市地貌过程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2 |
王兵;胡伟平;吴燕梅;刘小南;杨军锋;王永梅;;基于GIS的中国1∶100万陆地数字地貌遥感解译与分析——以台湾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3 |
李文璇;;人类活动对地质地貌环境的影响及其效应反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
14 |
杨发相,穆桂金,雷加强,李江华,岳健,韩志强,蒋良群;新疆地貌及其过程对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4年04期 |
15 |
周华山,张光业,王磐基,巴志刚;“豫灵人”发现区的地貌[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3年S1期 |
16 |
丁锡祉,刘淑珍,穆桂春,刁承泰;中国城市地貌试点研究概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7 |
刁承泰;重庆城市地貌研究的设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8 |
汪苏华,李钟武;成都市城市地质、地貌特征及其合理利用与保护[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9 |
张文开;福州盆地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初探[J];福建地理;1996年02期 |
20 |
李猷;王仰麟;彭建;吴健生;吕晓芳;;深圳市1978年至2005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J];资源科学;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