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文广,陶铨,张守本;辽东中部地区区域铀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远景评价(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年00期 |
2 |
陈祖伊,李子颖,周维勋,管太阳;产铀盆地的形成演化模式及其鉴别标志(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4年01期 |
3 |
罗毅,周德安,何奕强,陶铨,夏毓亮,崔焕敏,朱德龄;燕辽地区火山热液型铀-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6年00期 |
4 |
李耀菘,朱杰辰,夏毓亮;锆石特征及铀含量在铀成矿远景评价中的意义[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5年S2期 |
5 |
李耀菘;中国铀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5年S2期 |
6 |
朱寿彭,杨占山;低剂量放射性核素对脾淋巴细胞DNA合成和UDS的刺激效应(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9年00期 |
7 |
王志成,周新民,郑大瑜,王敢,滕润球;华南中生代不整合型铀矿成因模式[J];地质论评;2002年04期 |
8 |
;《世界核地质科学》2004年(第21卷)总目次[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4年04期 |
9 |
牛林,黄树桃,杨贵生;内蒙二连盆地努和廷矿床铀矿化特征及成因[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5年S2期 |
10 |
邓平,舒良树,谭正中;诸广—贵东大型铀矿聚集区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J];地质论评;2003年05期 |
11 |
刘晓东,管太阳;512砂岩型铀矿床赋矿砂岩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研究意义(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9年00期 |
12 |
张家骅,包伯荣,夏源贤;钍基核燃料的基础研究(英文)[J];核技术;1989年07期 |
13 |
游云飞,陆士立,焦宗润,谭本玉,门玉坤,张月胜;勘查铀矿的土壤汞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5年S2期 |
14 |
闵茂中,王汝成,边立曾,张富生,彭新建,王金平,李朋富,尹琳,张光辉;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生物成矿作用[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
15 |
彭新建,闵茂中,王金平,贾恒,魏观辉,王建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铁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以伊犁盆地511铀矿床和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J];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
16 |
张淑苓,陈功,唐玉衡;我国含铀煤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1984年04期 |
17 |
叶华东,吴振远,温孝胜;用铀系法测定年轻地质体的年龄[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01期 |
18 |
刘正义,李永利,陈金融;粤北-赣南花岗岩地区铀金硅聚散特征及模拟实验[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5年S2期 |
19 |
李德平,顾连兴,王保群;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地浸过程的热力学研究——以伊犁盆地512铀矿床为例[J];地质论评;2002年06期 |
20 |
张正斌,袁汉祥;海水中铀(Ⅵ)和水合氧化钛作用机理的红外光谱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