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地区侏罗纪花岗岩的变形时代:~(40)Ar/~(39)Ar年代学制约
【摘要】:辽东半岛出露大量片麻状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180~157 Ma,该套岩石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岩石明显经历了早期上盘向NW推覆和后期近EW向伸展作用的韧性改造,然而其变形时代却一直未得到确定。本文以丹东市西南部黑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为例,通过激光~(40)Ar/~(39)Ar年代学研究探讨该岩体的变形时代。激光~(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黑沟岩体经历的早期推覆、挤压事件发生在~143Ma,而后期地壳伸展作用则发生在121~113Ma,并且该区在早白垩纪期间经历了快速冷却、抬升过程。从而表明在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期间(143~113Ma)辽东半岛经历了区域构造体制变革。结合前人大地构造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辽东半岛晚侏罗纪-早白垩纪NW向推覆、挤压事件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的结果,而晚期(早白垩纪)的地壳伸展事件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转向和变速、华北东部岩石圈较薄以及挤压后地壳松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
|
|
|
1 |
张旻嵩;;AR模型的特点及在预测中的分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12期 |
2 |
陈文,韩春明,张彦,刘新宇;从成矿和变形时代的不耦合现象探讨康古尔金矿的成因[J];地球学报;2003年06期 |
3 |
师以康;余金喜;顾黎;;人MCM7 N-端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与AR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2期 |
4 |
赵国春,孙德有,贺同兴;陈蔡群构造变形特征及变形时代讨论[J];浙江地质;1994年01期 |
5 |
陈文;孙枢;张彦;肖文交;王义天;王清利;姜立丰;杨俊涛;;新疆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代学研究[J];地质学报;2005年06期 |
6 |
杨忠强;张可秀;;紧空间到有限点上半连续函数下方图形超空间[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7 |
李雪松;韦冠一;翟利华;张子斌;;利用电离能去除~(40)Ar~(2+)对~(20)Ne~+的干扰[J];同位素;2009年04期 |
8 |
杨进辉;吴福元;罗清华;钟孙霖;张艳斌;Simon A Wilde;;辽宁丹东地区侏罗纪花岗岩的变形时代:~(40)Ar/~(39)Ar年代学制约[J];岩石学报;2004年05期 |
9 |
冯成;;无限维拓扑中的AR和ANR[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0 |
张欣霖;;基于AR模型的中信银行收盘价预测[J];时代金融;2011年12期 |
11 |
张黎,王登山,周惠珍,周俊,杜洪;ER、PR、AR受体和C-erbB-2、p16、p5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J];甘肃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
12 |
田光明;范光丽;田海霞;阿依木古丽;张永德;张燕;何玉龙;聂聪;王冠魁;李定强;;雄激素对大鼠嗅球中AR和NGF蛋白表达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3 |
杜定全;江西九岭花岗岩体南缘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14 |
许荣华,朱铭,陈福坤,郭敬辉;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的年代学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5年04期 |
15 |
唐国强;杨端翠;;成数再保险和超额赔款再保险策略[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6 |
汤金;佘锐萍;汪德生;王英华;岳卓;夏抗抗;田纪景;丁叶;尹君;韩德平;;模拟失重对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及AR和HSP70表达的影响[J];科技导报;2008年19期 |
17 |
赵剡;俞文伯;杨博;;一个AR模型降阶函数OWE(n)[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2年03期 |
18 |
徐永江;柳学周;温海深;王清印;马学坤;倪娜;赵明;;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在半滑舌鳎性腺分化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生理功能[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
19 |
刘胜,汪新,伍秀芳,邱斌;塔西南山前晚新生代构造生长地层与变形时代[J];石油学报;2004年05期 |
20 |
张兴洲;黑龙江群中放射虫的首次发现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