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煤变质作用与煤层气形成、赋存和富集关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阐述了煤变质作用类型及煤变质作用程度与煤层气的生成、吸附量、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及煤层特性的相互关系,认为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对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过程的控制上。并以沁水盆地为例,探讨了高阶煤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对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
|
|
|
1 |
戴金星;戚发厚;;从煤成气观点评价沁水盆地含气远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1年06期 |
2 |
陈刚;沁水盆地向斜型水封气藏形成条件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年04期 |
3 |
单秀琴;沁水盆地煤层储集性能[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年04期 |
4 |
冀涛;杨德义;;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J];煤炭工程;2007年10期 |
5 |
赵贤正;;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回顾与展望[J];中国煤层气;2010年06期 |
6 |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雷利庆,秦勇,韦重韬;沁水盆地新生代抬升冷却事件的确定[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1期 |
7 |
杨玉平;赵永军;霍凯中;;沁水盆地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2期 |
8 |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将进西气东输工程[J];山西煤炭;2010年04期 |
9 |
王永,冯富成,毛耀保,马向平,陈强华,王新民;沁水盆地南端煤层气赋存的构造条件分析[J];西北地质;1998年03期 |
10 |
赵孟军,宋岩,苏现波,柳少波,秦胜飞,洪峰;决定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关键地质时期[J];天然气工业;2005年01期 |
11 |
石继峰;白领国;;沁水盆地煤层气井钻井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5期 |
12 |
叶建平;彭小妹;张小朋;;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方向和开发建议[J];中国煤层气;2009年03期 |
13 |
韦重韬,秦勇,满磊;沁水盆地中南部上主煤层超压史数值模拟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年01期 |
14 |
耿东发;卜弋井田煤质及煤变质作用与同沉积构造的关系[J];江苏煤炭;1988年04期 |
15 |
王一兵,赵庆波;沁水盆地环状斜坡带煤层气高产富集条件及有利目标评价[J];天然气工业;1997年04期 |
16 |
杨起,汤达祯;华北煤变质作用对煤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影响[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7 |
金振奎,王春生;煤层灰分对其储集性能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05年01期 |
18 |
周强;江洪清;梁汉东;;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中氢气释放规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6期 |
19 |
胡国艺;李谨;马成华;李志生;张敏;周强;;沁水煤层气田高阶煤解吸气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
20 |
闫宝珍;王延斌;丰庆泰;杨秀春;;基于地质主控因素的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划分[J];煤炭学报;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