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脑干听觉及平衡感知核团在适应进化上的解剖学差异:对有鳞目和龟鳖目的小清蛋白免疫组化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八神经由背侧的耳蜗与腹侧的前庭纤维组构成,二者在小清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反应(PV-ir)中均有阳性表达。本研究通过脑组织切片后进行小清蛋白免疫组化反应,对四种爬行动物的听觉/平衡感知神经传递至中枢的排列和核团结构进行了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比较。根据动物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感知特点的区别,我们选用了4种具有代表性的爬行动物:(1)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 rufozonatum,栖生,全身贴地活动,震动感知能力强;(2)大壁虎Gekko gecko,陆栖,善峭壁攀岩,声音通讯能力强;(3)红耳龟Pseudemys scripta elegans,半水栖;(4)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全水栖。小清蛋白免疫组化反应的结果表明:(1)4种爬行动物中,龟鳖类和有鳞类脑干核团组织结构上存在对应其行为适应性的解剖学差异;(2)蛇类在捕食行为上,可通过低频地表振动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与之相对应的,响应低频信号的NL核团较大;(3)与之相对的,大壁虎通常用频率为500~1300Hz的鸣声进行种内通讯,因此响应该频段信号的NA核团所占区域较大;(4)半水栖的红耳龟的NL核团发育完好,因此可以很好接收对空气传递的声音信号。同时前庭核团又是对其水生需要的适应性反应;(5)由于水中声音的传递速度较空气中快得多,对动物两侧听觉器官的时差就相对小得多,因此终身水栖的中华鳖NL核团较红耳龟较小。
|
|
|
|
1 |
;封面故事[J];大自然;2009年03期 |
2 |
焦保卫,王德寿,邓思平;爬行动物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2年04期 |
3 |
何晓瑞,周希琴;云南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J];四川动物;2002年03期 |
4 |
李印宣;;问题解答[J];生物学通报;1981年06期 |
5 |
郑辑;丁汉波;张震;;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初步调查[J];武夷科学;1981年01期 |
6 |
张玉霞
,唐振杰;广西爬行动物新纪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7 |
李丕鹏,陆宇燕;爬行动物血细胞研究进展(二)[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8 |
冯照军,彭红梅,周虹,满同新,李未,王永强;徐州市爬行动物市场贸易的初步调查[J];四川动物;2002年02期 |
9 |
雪冬;;鳄鱼之友[J];科学与文化;2004年05期 |
10 |
王同舒;;分身有术[J];农业知识;2004年06期 |
11 |
孙西寨;朱道玉;杨恩昌;;羊膜卵的生理生态学[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2 |
青云;;远古海洋“巨无霸”[J];科学大众(小学版);2006年03期 |
13 |
魏杰拉·莫瑞尔;杨渝坪;;深海怪兽——科学家重现远古“哥斯拉”[J];世界科幻博览;2007年01期 |
14 |
程松林;吴淑玉;程林;;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J];江西科学;2009年06期 |
15 |
;发现口中有昆虫痕迹的古爬行动物化石[J];昆虫知识;2010年01期 |
16 |
杨岗;李东;余辰星;蒋爱伍;蒙渊君;周放;;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J];动物学杂志;2011年04期 |
17 |
黄永辉;;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研究[J];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
18 |
甄朔南;;问题解答[J];生物学通报;1963年03期 |
19 |
伍律;李德俊;须润华;董谦;刘积琛;;贵州爬行动物新纪录及一新种[J];遵义医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
20 |
顾辉清
,金贻郎
,耿建设;浙江定海县各岛屿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