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测不准鱼蛋白质含量的原因及可行改进措施的探讨
【摘要】:为了使凯氏定氮法能够真实、准确的测定鱼蛋白含量,本文针对鱼肉中非氨基酸态氮和氮换算蛋白质的系数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凯氏定氮法测定鱼蛋白质的可行的改进措施。依据文献报道的40种鱼类的氨基酸分析和蛋白质测定结果 ,统计了它们的氮换算蛋白质系数(F),结果显示F值均大于我们目前通常采用的6.25,除淡水鱼鲂、罗非鱼和瓣结鱼F值在6.7左右,淡水石首鱼F值为7.9外,绝大部分鱼类的F值在7.0~7.5之间。同一种属鱼类的不同性别、不同部位、不同组织、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育成方式以及肌肉与卵,其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异程度很小,F值非常接近。本文统计了30种不同种属的鱼类(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的非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发现不同种属间非氨基酸态氮含量差别很大(2%~30%),即使同一种属鱼类其非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异性也很大(变异系数多在50%左右)。由此可见鱼类非氨基酸态氮含量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鱼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困难。如果要采用凯氏定氮法准确测定鱼肉蛋白质含量,则要排除非氨基酸态氮的干扰,并为鱼类确定可靠的氮换算蛋白质系数。
|
|
|
|
1 |
陈智慧;史梅;王秋香;张晓红;;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J];新疆畜牧业;2008年05期 |
2 |
许松姬;韩春姬;;凯氏定氮法测定明太鱼骨粉中蛋白质含量[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0年02期 |
3 |
吴瑞琪,郭伟,袁歆红,姚丽然;西宁市酱油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1999年01期 |
4 |
王惠梅;邗江县酱油卫生15年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探讨[J];职业与健康;1999年02期 |
5 |
刘虹涛;李青;;调味品中氨基酸态氮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9期 |
6 |
冯卫;;泗水县酱油卫生质量检测分析与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年05期 |
7 |
金秀文,喻开瑞;酱油中铵盐对氨基酸态氮测定结果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1992年04期 |
8 |
薛荣珍;改良凯氏定氮法测定固体饮料中蛋白质[J];江苏预防医学;1997年02期 |
9 |
蒋翠萍;2003年化州市酱油卫生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5年03期 |
10 |
李迎丽;;甲醛值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年01期 |
11 |
郭淑玉;王锦;宋丽华;;2006-2007年大连市市售酱油卫生质量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年05期 |
12 |
黎碧坚;关于测定氨基酸态氮中空白值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05期 |
13 |
孙仕萍,张文德,胡志芬;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快速测定新方法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9期 |
14 |
陈继峰,卢玉棋;自动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酱料调味品中总酸和氨基酸态氮[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年04期 |
15 |
吕媛;马钰;冯志明;于风江;刘彩云;易银沙;;二喹啉甲酸法在牛奶蛋白质定量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0年06期 |
16 |
;不同蛋白质的补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产生肠毒素的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77年05期 |
17 |
林生茂;张冬生;林强;林潜;刘赛琴;;2004—2008年揭阳市酱油卫生质量状况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
18 |
刘维华;电位溶出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9年02期 |
19 |
包斌,吴文惠,高学亮,陈丽霞;盐水制醅和套淋油制醅对酱醅发酵的影响[J];中国调味品;1997年07期 |
20 |
王德明;对国家现行《食品卫生标准》之浅见[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