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盐下地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作用和储层分布规律
【摘要】:通过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测试资料的研究,认为盐下地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作用主要以放空、井漏为特征,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海西早期岩溶作用仍然是本地区主要的岩溶作用。储层类型主要有洞穴型、溶蚀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储层3类,以洞穴型储层为主。断裂作用和古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形成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域主要以条带状分布。
|
|
|
|
1 |
陈静;;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分布规律探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
2 |
许洪川;荣光辉;吕勇胜;韩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
3 |
刘存革;李国蓉;朱传玲;刘国勇;卢宇峰;;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岩溶缝洞方解石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4 |
贾书杰;董斌;;塔河油田腐蚀现状及认识[J];油气井测试;2009年05期 |
5 |
丁勇,晏银华,顾忆,李新民;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成藏史与成藏机制[J];新疆石油地质;2001年06期 |
6 |
李长书,邢阳军,张镇江;塔河油田原油降凝降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7 |
马德昌;抽稠泵在塔河油田高粘原油开采中的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3年03期 |
8 |
陈强路,钱一雄,马红强,王恕一;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6期 |
9 |
蔡大庆;中压变频器控制电潜泵在塔河油田稠油深井中的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4年03期 |
10 |
于慧玲;傅恒;黄海平;吴其林;陈骥;;塔河油田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沉积特征及储集特征[J];矿物岩石;2008年02期 |
11 |
张荣军;李海军;任月玲;;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掺稀降黏技术[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2 |
王安松;简小朋;王相飞;袁柱;;圆形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7期 |
13 |
戚明辉;姜民龙;张小衡;;利用类干扰试井研究塔河油田井间连通关系[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3期 |
14 |
俞建英;刘琴;;守油海 心无悔——记中国石化集团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二厂副厂长梅春明[J];当代矿工;2011年04期 |
15 |
彭刚,石崇平;聚合物(聚磺)钻井液在塔河油田的应用[J];钻采工艺;2002年04期 |
16 |
闫相宾,韩振华,李永宏;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储层特征和成因机理探讨[J];地质论评;2002年06期 |
17 |
王建栋;塔河油田三开井段井眼失稳机理分析及控制[J];石油钻探技术;2003年01期 |
18 |
张诗青,樊政军,柳建华,高秋涛,刘杰;碳酸盐岩储集层定量评价——以塔河油田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2期 |
19 |
张文生,郑晓志,杨顺辉;塔河油田6区特稠油举升方式适应性分析及配套工艺[J];石油钻探技术;2003年04期 |
20 |
石强,李锋,张锦荣;解决塔河油田固井井漏的可行性方案[J];河南石油;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