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鲷AFLP分析体系的确立
【摘要】:以笛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AFLP技术体系的几个重要步骤(双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的优化,建立了适合于笛鲷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的AFLP技术体系。该试验的双酶切采用了不同温度下的分步酶切以及将预扩产物稀释20倍作为选扩反映体系模板。与传统的体系相比,改进后的方法更能改善图谱质量,并且胶的染色均匀,效果稳定,保存时长。
|
|
|
|
1 |
牛永东,许丽艳,李恩民;酵母单杂交诱饵质粒pHis-3NF和pLacZ-3NF的构建与鉴定[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1期 |
2 |
欧阳松应,徐寿水,沈文律,周传香,李春艳,欧阳红生;人PTEN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U_(251)细胞中的表达[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4期 |
3 |
李涛,石年,吴又桐,周丽,董洁,王素青,陈亮;Bcl-2在溴氰菊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机制中的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5期 |
4 |
张秀华;王文锋;;微卫星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的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5 |
刘静;;AFLP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
6 |
史冬燕;程在全;;元江普通野生稻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获得和序列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7 |
鞠玉栋;郑回勇;吴维坚;陈永快;何炎森;吴松海;;中国水仙MADS-box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
8 |
张安世;邢智峰;刘永英;张为民;;SRA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
9 |
张金洲;项智锋;王清华;李学斌;赵海涛;张廷虎;郭玉娇;;利用RAPD标签分析3种鲤科鱼群体的遗传变异[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
10 |
曾青兰;;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筛选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
|
|
|
|
|
1 |
朱伟铨,王义权;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学杂志;2003年02期 |
2 |
陈大霞,司马杨虎,赵爱春,鲁成;影响家蚕AFLP-银染法的因素及其对策[J];蚕学通讯;2002年04期 |
3 |
于步亮;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品种改良中的应用[J];蚕学通讯;2003年04期 |
4 |
赵洪锟,庄炳昌,王玉民,李启云;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FLP分析[J];高技术通讯;2000年07期 |
5 |
蔡泽平,李沫,胡超群;紫红笛鲷繁殖特性及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2年04期 |
6 |
王彩虹,王倩,戴洪义,贾建航,王斌,束怀瑞;苹果基因组AFLP分析的DNA模板的制备及技术体系的建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7 |
王志勇,王艺磊,林利民,洪惠馨,张雅芝,邱淑贞,岡本信明;利用AFLP指纹技术研究中国沿海真鲷群体的遗传变异和趋异[J];水产学报;2001年04期 |
8 |
章怀云,刘荣宗,张学文,陈韬,肖调义,李晋衡;草鱼和鲤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指纹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
9 |
尹佟明;黄敏仁;;AFLP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J];生物工程进展;1997年01期 |
10 |
万春玲,谭远德,朱玉芳,鲁成;AFLP标记在研究家蚕遗传多态性方面的应用[J];生物技术;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