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阳耀斑的观测
【摘要】:正这个是发射源在运动或者抛射物质,有速度所以有多普勒效应,要改变一些波长才能观测到。比如速度很快,H-alpha辐射源跑起来,还用H-alpha光就看不到了。看这里有亮的或者暗的东西喷出来,这是自己观测到的现象。这是一个太阳爆发,这是黑子群,这是拍摄到的黑子像,然后可以把磁场观测结果
|
|
|
|
1 |
颜毅华;太阳耀斑与三维非线性无力磁场结构[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2期 |
2 |
方成,陈鹏飞,狄晓华;太阳耀斑演化的数值模拟与可视化[J];中国科学基金;1999年04期 |
3 |
李中元,胡文瑞;太阳耀斑可能的储能过程[J];空间科学学报;1982年02期 |
4 |
李钧,李利斌,黄泽荣,吴振华;太阳耀斑引起的突发电离层骚扰(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年S1期 |
5 |
王蜀娟;太阳射电爆发准周期脉动的研究概况[J];大自然探索;1996年02期 |
6 |
鲁润宝;“冷聚变”与太阳耀斑[J];科学中国人;1997年Z1期 |
7 |
霍安祥,张春生;甚高能宇宙线与太阳活动[J];自然杂志;1995年05期 |
8 |
方成,陈鹏飞,狄晓华,丁明德,唐玉华;太阳耀斑磁重联的数值模拟[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3期 |
9 |
董士化,郑乐平;太阳耀斑的行星引潮力触发[J];空间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
10 |
范大雄,周爱华,夏昌立;太阳耀斑的物理预报[J];天文学进展;1987年04期 |
11 |
林隽;王振一;章振大;R.N.Smartt;;1980年4月28日冷耀斑环的等离子体性质[J];天文学报;1989年01期 |
12 |
冯博;;太阳耀斑与地球自转速度的突然变化[J];天文学报;1991年01期 |
13 |
赵协中;太阳耀斑与粒子沉降对极区低电离层的影响[J];极地研究;1992年01期 |
14 |
胡菊;1982年6月12日耀斑的巴耳末线半宽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年S1期 |
15 |
李京,艾国祥,张洪起,李威,曹艾;太阳耀斑的光球磁场和色球速度场观测[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8年04期 |
16 |
旭峰;;揭开太阳耀斑爆发之谜[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7期 |
17 |
郭晓博;王华宁;戴幸华;;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耀斑的时序关系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3期 |
18 |
潘(钅东)德;;根据低频天波传播异常现象对太阳耀斑X射线爆发的研究[J];天文学报;1987年03期 |
19 |
傅其骏;太阳耀斑射电快速起伏研究1989年的进展[J];天文研究与技术;1990年04期 |
20 |
程贤德;;太阳耀斑引起的磁扰的多因子回归分析[J];时间频率学报;1993年01期 |
|
|
|
|
|
1 |
王家龙;;对太阳耀斑的观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7:“冷聚变”争论[C];2008年 |
2 |
唐云秋;;2000年7月14日的GLE事件[A];Workshop on ARGO-YBJ Experiment--Proceeding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3 |
黄泽荣;张冬娅;胡雄;张训械;曾桢;李凤琴;陈世敏;俞伟民;;中频雷达对太阳耀斑电离层D区效应观测[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
4 |
王蜀娟;焦善庆;钟晓春;;太阳耀斑的厘米波和分米波射电辐射[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5 |
刘万通;;太阳耀斑引起的相位周期丢失[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
6 |
黄永年;;日冕传输特性与太阳耀斑黑子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
7 |
王蜀娟;;磁岛二维塌缩的时标分析[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
8 |
钟树华;顾啸马;;一个边缘耀斑和它的运动[A];第五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
9 |
董士仑;;太阳耀斑的潮汐触发与活动区磁结构[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
10 |
张东和;萧佐;龚建村;刘四清;;2004年4月15日大耀斑期间电离层响应个例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