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复合材料层压板疲劳性能的统计估算方法研究

鲍蕊  陈勃  张建宇  
【摘要】:正由于复合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非常复杂,所以其疲劳性能参数的分散性远远大于金属材料,而现有的疲劳试验数据又非常少,因此,发展一种仅需少量试验数据就可以估算出具有一定存活率的疲劳寿命的方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巧莲,段文森,张树启;Ti-3Al-2.5V合金热盐应力腐蚀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8年02期
2 彭善碧,李长俊,刘恩斌,张维鑫;油气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J];石油工程建设;2005年03期
3 付道明,孙军,贺志刚,岑广远,喻西崇;预测腐蚀管道剩余强度的新方法[J];油气储运;2004年04期
4 喻西崇,胡永全,赵金洲,邬亚玲;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计算方法研究[J];力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李仲;葛森;杨胜春;吕国志;;含损伤缝合复合材料层压板压缩剩余强度估算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顾怡;复合材料拉伸剩余强度及其分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张建礼,王克强,陈建民;东黄老线剩余强度评价[J];油气储运;2000年09期
8 顾怡,姚卫星;疲劳加载下纤维复合材料的剩余强度[J];复合材料学报;1999年03期
9 胡明敏,唐静静,魏平;一种S-N曲线移动法的寿命分析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赵新伟,路民旭,白真权,李平全,周方勤,罗文华,刘海峰,王靖;含裂纹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飞;姚卫星;;含多处损伤结构的剩余强度分析[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赵美英;杨晓宁;万小朋;;含缺口复合材料层压板剩余强度计算[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陈勃;张建宇;费斌军;;多处损伤结构破坏准则的研究[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李亚智;刘雪惠;张成荫;王新波;;MDYB-3玻璃撞击损伤剩余强度与疲劳裂纹扩展规律[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张传经;肖劲松;;基于可靠性的风力机叶片在拍打方向上的疲劳分析[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沈真;陈普会;唐啸东;柴亚南;;含损伤复合材料剩余强度估算方法研究新进展[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林文强;李广华;隋勇;;计及湿热效应的层板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凌树森;;安全评估技术及其应用[A];全国材料理化测试与产品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物理测试部分)[C];2002年
9 蔡键;蔡敏;蔡四维;;钢纤维砼构件受冲击后剩余强度的估算[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赵美英;万小朋;张延辉;;含损伤复合材料结构剩余强度分析计算[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智;飞机结构疲劳和断裂分析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孟宪宏;混凝土疲劳剩余强度试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邬云龙;川西地区天然气管线失效分析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杨平;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及破损剩余强度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彭修宁;锈损后钢筋混凝土疲劳耐久性若干问题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6 徐虹;汽车件的冷挤压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徐楠;42CrMo钢疲劳可靠性分析与裂纹萌生微观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勇;电厂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评估技术及压力管道结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龚顺风;海洋平台结构碰撞损伤及可靠性与疲劳寿命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朱劲松;混凝土双轴疲劳试验与破坏预测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宁;含损伤复合材料结构修补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郭树祥;多部位损伤结构的剩余强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3 林智育;基于杂交应力有限元的Global-Local方法及损伤层板剩余强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4 王春兰;油气长输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5 吴富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唐义号;飞机典型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李淑欣;油气长输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
8 宋红波;输油管道改输气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9 高峰;复合材料层压板层间颗粒增韧技术[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赵永利;发动机连杆的无损检测及疲劳寿命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晓梅;为高级客车国产化铺路[N];中国交通报;2002年
2 方舟;特殊用途超洁净轴承钢的发展[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3 数技经所 龚益;数字里的完美与和谐(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 通讯员 孟心仪 何冬梅;20%的新品开发率是如何实现的?[N];中国冶金报;2008年
5 安世亚太 雷先华;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新进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古立秀 吴国凯;中国传统建筑生态学的现代科学内涵[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江兴讯;高速客车用弹簧钢在兴澄特钢亮相[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邹洁;突破热处理瓶颈 进一步提高齿轮质量[N];中国工业报;2007年
9 安世亚太 孟志华;ANSYS稳健设计[N];中国航空报;2005年
10 通讯员 于树青;国内外管道储运技术发展趋势[N];现代物流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