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高老庄》
【摘要】:正读过《高老庄》的人都说,它的叙述琐碎却十分好读,有一股说不清的粘附力,却不知奥秘何在?在我看来,它的吸引力源自它在艺术手腕上的三个特点,那就是混沌、鲜活与灵动。小说没什么完整的事件,也没有连贯的故事,通篇家长里短,鸡零狗碎,子路和西夏的脚步到哪里,小说就跟进到哪里,作家好像只是个藏起来的摄像师,决不干预
|
|
|
|
1 |
雷达;;贾平凹的《高老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
2 |
林红;;长安归读《高老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
3 |
;琢磨《高老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
4 |
王晓辉;;“贾平凹现象”发人思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
5 |
於曼;;无奈的精神还乡[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
6 |
曾军;;贾平凹与九十年代长篇小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
7 |
杨乐生;;贾平凹魅力何在[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
8 |
谢有顺;;贾平凹的实与虚[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
9 |
肖云儒;;《秦腔》:贾平凹的新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
10 |
肖云儒;;关于子路回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