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剪切波成像技术对乳腺病变的诊断研究
【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剪切波成像技术(supersonic shear imaging,SS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SSI研究了2011年1月~3月间在瑞金医院就诊的194例乳腺病变患者,皆为女性,年龄18~82岁,平均45.61±14.28岁。共评估了212个肿块,使用SSI测量肿块弹性模量的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和平均值Emean,以组织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SS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Shapiro-Wilk法行正态性检验,组间差异使用非参数检验;ROC曲线的绘制和曲线下面积Az的比较使用MedCalc11.4.4.0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
|
1 |
钱懿;;超声引导光散射断层成像:一种有前途的乳腺病变功能成像技术[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2期 |
2 |
杨文洁,齐小凤,陈克敏;乳腺病变的数字化摄影与屏片摄影之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04期 |
3 |
宋磊;佟箫兵;王勇;李晨;左川;杨智乔;;超声定位核心针活检术在不可触及乳腺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
4 |
万卫平,贾宁阳,徐雪原,刘仕远,肖湘生;乳腺肿瘤的磁共振质子波谱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年04期 |
5 |
杨玉娥;郝敬明;胡春艾;;溢液性乳腺病乳导管造影诊断[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6 |
陆一松;杨胜园;;高频超声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术前定位价值[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
7 |
吴志娟;黄建康;朱玉春;龚惠明;刘丽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25期 |
8 |
谭永兴;吴家怀;李艳梅;;乳腺粗针穿刺活检206例病理分析[J];云南医药;2011年02期 |
9 |
周建桥;周春;詹维伟;张晓晓;朱樱;;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
10 |
刘军,孟祥琪,韩庆荣,张维瑜,石家琛;AgNOR染色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1992年04期 |
11 |
张廷璆;谈谈乳腺病变的病理检查[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2年S1期 |
12 |
孙耘田;乳腺病变外科病理学检查[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
13 |
魏兵,陈卉娇,张红英;与不同级别导管上皮内肿瘤共存的乳腺病变的评价[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
14 |
殷平;杨林军;李文巨;周健;张纾;王亮;;超声引导下乳腺刀在乳腺肿块切除中的评价[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01期 |
15 |
王慧;罗伟华;李菊香;徐芳;;高频超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8年01期 |
16 |
曹毅媛;夏黎明;;RSNA 2007聚焦(五) 第十一部分 乳腺部分[J];放射学实践;2008年05期 |
17 |
宦大为;王星;孙虓;孙洁;王翠芳;张弘;;1144例乳腺病变冷冻切片诊断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18 |
辛玲玲;崔春玲;;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乳导管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J];黑龙江医学;2009年09期 |
19 |
古伟;;乳腺病变50例术中快速石蜡切片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12期 |
20 |
张焱;胡瑛;王岸飞;荆延平;王晓艳;李建灵;夏志辉;程敬亮;;3.0T MRI诊断乳腺病变14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