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肌非致密化不全的家系报道及超声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室心肌非致密化不全家系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室心肌非致密化不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先症者及其6名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2名女性成人、3名男性成人和2名儿童,年龄2.5~48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图像分析,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心电图、磁共振、左室造影等临床资料。每位受检者都采集了左室长轴、左室短轴及心尖切面,分析肥厚心肌以及左室非致密化心肌的分布范围及受累节段。其中4人有磁共振图像做对照,2人有心电图结果。结果家族中有2名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1名因为左室流出道梗阻入院治疗。一名行化学消融治疗后一年复查,梗阻明显减轻。其余4名受检者无症状。先症者为一48岁的男性,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6名受检者均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致密化不全。且均为室间隔肥厚,合并左室下壁、后壁中间段及心尖部的心肌致密化不全。其中一名40岁的女性因左室流出道梗阻行化学消融术。唯有先症者的侄女,一名2岁的儿童仅探及左室心尖部致密化不全,而未合并左室壁肥厚。4名磁共振对照的病例示磁共振和超声心动图显示病变的部位一致性良好。2名病人的心电图结果显示一个呈多发期前收缩,一个示房颤和左前分支阻滞。所有患者均未探及明显心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该家系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有着类似的声像图特点,而超声是诊断该疾病一项敏感、有效的方法。
|
|
|
|
1 |
陆杰,陶贵周;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J];临床荟萃;1993年12期 |
2 |
常剑虹;张庆普;牛宏德;;原发性心肌病80例X线平片诊断的探讨——Ⅱ肥厚型心肌病24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1981年05期 |
3 |
黄德嘉;;肥厚型心肌病和冠心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1年02期 |
4 |
宋晋蓉;;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新途径:异搏定长疗程的疗效[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2年04期 |
5 |
邓绍宜;周文华;蔡运昌;刘宏珍;;肥厚型心肌病伴双室流出道梗阻一例报道[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87年02期 |
6 |
李汉康;耿曙光;丁志坚;;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除极波的探讨[J];江苏医药;1989年03期 |
7 |
苏哲坦;肥厚型心肌病的分类与诊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90年03期 |
8 |
府新新,王保钢,方萍;43例肥厚型心肌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J];声学技术;1991年03期 |
9 |
杨洪涛,姜淑德,陈丽英,陈炽贤,吴振华,吴可光,臧彬,陈杰;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成象诊断(附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1年02期 |
10 |
杨莉;;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左室肥厚程度和心性猝死的关系[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年04期 |
11 |
吴可贵,蔡洪斌,陈济添,曲军英;一家族3例肥厚型心肌病(附家系调查)[J];临床荟萃;1993年12期 |
12 |
黄佐贵;吴太元;;肥厚型心肌病演变成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努南氏综合征的特征[J];心脏杂志;1993年02期 |
13 |
沈钰如;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肌代谢改变[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6年06期 |
14 |
赵素梅;黄卫民;陈杰;赵梦;;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附15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年05期 |
15 |
顾兰;丁蔚;王芬蝶;;老年肥厚型心肌病的整体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16 |
李勇胜;杨凡;赵运梅;沈耀兵;;主动脉夹层合并肥厚型心肌病1例误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7年07期 |
17 |
王占秋;牛洪涛;刘兰祥;方元;;核磁共振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06期 |
18 |
陈淑霞;杜荣品;薛华;谷剑;;肥厚型心肌病继发多发性动静脉栓塞1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06期 |
19 |
董阿秀;;35例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10期 |
20 |
姜明凤;;伴有高血压的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探讨[J];中外医疗;2009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