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玉米衰老过程中保护酶的变化规律研究
【摘要】:以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普通玉米长城799,通吉100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保护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的衰老,超高产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均出现在吐丝期,随后逐渐降低。4个品种比较,超高产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的保护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而叶绿素(Chl) 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品种,并且其密度在7.1万株/hm~2时最有较高的产量,其产量达到 13716.3 kg/hm~2。说明超高产品种具有较高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有利于延缓衰老,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这是超高产玉米能够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
|
|
|
1 |
张治安,王振民,徐克章;镍对大豆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年02期 |
2 |
钱利生;;保护酶系统与茶树的逆境胁迫和衰老[J];茶叶;1993年04期 |
3 |
高小丽;高金锋;冯佰利;柴岩;贾志宽;;不同绿豆品种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5期 |
4 |
张盼盼;冯佰利;王鹏科;高小丽;拓菊梅;柴岩;宋慧;;干旱条件下糜子叶片衰老与保护酶活性变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2期 |
5 |
胡文河;孙刚;宋红凯;张丹;吴春胜;;剪根对超高产玉米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
6 |
王空军,胡昌浩,董树亭,刘开昌,孙庆泉;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开花后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演进[J];作物学报;1999年06期 |
7 |
刘华山,韩锦峰,孟凡庭,杜心田;土壤渍涝下芝麻叶片中几个与抗逆能力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年02期 |
8 |
张治安,陈展宇,王振民,徐克章;镉胁迫对大豆下胚轴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9 |
李霞;阎秀峰;于涛;;水分胁迫对黄檗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
10 |
王启明;郑爱珍;吴诗光;;干旱胁迫对花荚期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
11 |
李忠喜;朱延林;张江涛;郝绍菊;韩磊;;在干旱胁迫下饲料型刺槐无性系保护酶活性的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
12 |
张富平;张蕊;;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7年04期 |
13 |
黄智鸿;李秀娟;梁煊赫;孙刚;申林;曹阳;吴春胜;;超高产玉米品种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14 |
周黎君;郭巧生;胡君;陈月;;水分胁迫对夏枯草幼苗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07期 |
15 |
巩巧玲;冯佰利;高金锋;高小丽;王鹏科;柴岩;;不同基因型荞麦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5期 |
16 |
李翠香;刘娜;宋威;徐会玲;胡元森;;对羟基苯甲酸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7 |
陈庆华;;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
18 |
杨顺强;任广鑫;杨改河;冯永忠;;8种美国引进禾本科牧草保护酶活性与抗旱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6期 |
19 |
杨国会;石德成;;NaCl胁迫对甘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
20 |
朱晓宇;姚珊珊;赵宸楠;石冰瑾;滑夏华;崔红;;DIS过程中烤烟叶片腺毛形态结构及分泌物变化[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