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稻茬麦垄作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摘要】:垄作(Raised-Bed planting)已成功应用于水浇地小麦生产,但稻茬麦垄作栽培技术研究还是空白。2003~2005年,在四川省双流县和广汉市先后进行了稻茬麦垄作与平作的比较试验和垄作适宜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①以1m 开厢作垄、垄面宽75cm、垄上种植3行小麦的情况下,垄作因群体起点低、有效穗数不足导致单产显著低于平作栽培;当增加垄上种植行数,提高基本苗之后,垄作与平作小麦的单产没有显著差异。②垄作有利于小麦个体发育,其单株干重、单株绿色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平作小麦,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 LAI 略低于平作。③不同品种类型对垄作的反应不一样。分蘖力强、干物质积累量大、抗倒性好的大穗型品种在垄作条件下更具优势。
|
|
|
|
1 |
邵运辉;岳俊芹;郑飞;方保停;汪庆昌;秦峰;;垄作栽培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02期 |
2 |
王旭清,王法宏,李升东,于振文,李增嘉;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
3 |
陈在新;胡志仿;陈岚;;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2期 |
4 |
连彩云;马忠明;张立勤;曹诗瑜;;垄宽对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7年07期 |
5 |
庞锡富;林化勤;赵君实;任德昌;刘正学;佘慰先;;临沂市稻茬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1年05期 |
6 |
朱新民;江苏省“八五”稻茬麦机械化少(免)耕条播技术推广硕果喜人[J];江苏农机与农艺;1996年04期 |
7 |
胡洪亮,朱国山,阎乃燮;豫南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科技;1999年11期 |
8 |
刘广友;;沿淮低洼地稻茬麦的低产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2006年12期 |
9 |
;稻茬麦“清棵”能增产[J];农业科技通讯;1975年12期 |
10 |
史三平;稻茬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J];安徽农业;1999年10期 |
11 |
冯贵宝,王占歧,隋东平;盐碱地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5年11期 |
12 |
朱守强,袁田玉,牟环春,陈立迎,杨美良;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优化方案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
13 |
吴正锋;王才斌;万更波;杨年华;万书波;孙奎香;孙学武;冯昊;;弱光胁迫对两个不同类型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花生学报;2008年04期 |
14 |
吴明阳;王西瑶;黄雪丽;刘家强;曹厚明;;免耕垄作对马铃薯、甘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15 |
赵继荣;何庆祥;雷耀湖;雒淑珍;张肖凌;张秀华;王致和;;不同栽培模式对金盏花土壤水分变化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9期 |
16 |
;稻茬麦亩产七百斤以上的栽培经验分析[J];农业新技术;1978年08期 |
17 |
余晓华;刘一;张惠霞;王明祖;刘剑锋;;广东地区冬种多花黑麦草的生产特性[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8 |
;海淀区一九七六年稻茬麦增产经验总结[J];农业科技资料;1976年07期 |
19 |
曹秀芝,朱传军,陈培胜,周遵永;稻茬麦低产原因及抗灾栽培对策[J];安徽农业;2004年07期 |
20 |
尹文书;向艳辉;蔡兰;杨秀峰;;玉米垄作栽培对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