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绕组回路平衡方程的220kV龙井站主变保护应用研究
【摘要】:现有的基于变压器模型的保护原理摆脱了励磁涌流的影响,但由于没有考虑绕组参数不平衡而引起的误差可能会使保护误动。本文从变压器基本回路方程出发,利用三角形侧绕组内的不平衡电流来联系三相回路方程,得到了表示正常运行的变压器绕组回路平衡方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三角形侧不平衡三相绕组中任意一相绕组对其他两相绕组的影响,根据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时,绕组参数发生变化,该等式不再成立这一特征,提出了基于绕组平衡方程的变压器保护原理,并给出了保护判据。利用龙井站变电站的变压器铭牌数据,构建变压器参数ATP模型,仿真了典型的变压器运行工况,在辨识的基础上验证了所提出的变压器保护原理的正确性。利用龙井站变压器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本论文采用的原理进行了验证,检验结果表明此原理不受励磁涌流的影响。从变压器基本回路方程出发,利用三角形侧绕组内的不平衡电流来联系三相回路方程,得到了表示正常运行的变压器绕组回路平衡方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三角形侧不平衡三相绕组中任意一相绕组对其他两相绕组的影响,根据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时,绕组参数发生变化,该等式不再成立这一特征,提出了基于绕组回路平衡方程的变压器保护原理,并给出了保护判据。数字仿真和现场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原理是正确可行的,能够快速可靠地识别变压器内部故障,且不受励磁涌流的影响。
|
|
|
|
1 |
刘建飞,张振华,张忠理,任冰,杨奇逊;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主变压器的保护与监控[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年10期 |
2 |
贺春;李鑫;;220kV主变压器高压侧断路器失灵保护的若干问题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01期 |
3 |
凌昉;220kV降压变保护配置及改进建议[J];继电器;2005年21期 |
4 |
刘利成;韩学民;;微机型变压器保护的缺陷及改进[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5 |
陶宜;;500kV变压器各侧断路器失灵保护接线的探讨[J];广西电力;2007年03期 |
6 |
赵彦伟;;不同时间级差的两台主变保护动作行为分析[J];科学之友;2010年07期 |
7 |
佘丽贞;;500kV变压器各侧断路器失灵保护接线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0年24期 |
8 |
林志超;惠州变电站500kV变压器保护配置与运行分析[J];继电器;2004年13期 |
9 |
杨先才;;变压器快速后备保护在荆州电网的应用[J];湖北电力;2008年S1期 |
10 |
刘群,曹凯丽,武慧霞,龚彤梅;微机变压器保护典型设计介绍[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年09期 |
11 |
穆志军;张志强;魏燕;栗君;袁桂华;张瑞芳;;对多种新型变压器保护原理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9年04期 |
12 |
高晶;王建华;张保会;郝治国;邵博;;变压器漏电感参数在线辨识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3 |
赵永彬,陈笑雁;多原理的数字式变压器保护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年05期 |
14 |
吴晖,范继南,蔡师民;两相电流法微机差动保护试验的原理及应用[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5年02期 |
15 |
贺勋;束洪春;李立新;;变压器和应涌流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J];电气应用;2006年04期 |
16 |
余洋;郝治国;刘永光;董胜元;;基于波形特征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的比较研究[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7年04期 |
17 |
刘力丰;高中德;杨奇逊;佐佐木博司;;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设计的专家系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18 |
余恺,张淑贤;220kV双重化主变保护旁路断路器代主变断路器运行方案[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05期 |
19 |
徐春林;变压器“暂态饱和”对差动保护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
20 |
胡香玲,冯浩,华亮;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变压器保护[J];电气应用;2005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