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导线串扰问题的模糊推理预测
【摘要】:提出应用模糊逻辑推理对互连导线间串扰问题进行预测的方法,选择对互连导线串扰响应有影响的相关参数作为预测因子,并根据数据的统计特性对其分级,然后归并模糊蕴涵式语句确定模糊蕴涵关系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避免了为求解复杂的麦克斯韦方程而建立的复杂的、局限性的模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最后,将串扰的模糊推理预测结果和检验样本进行了比较,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主要结论:本文提出了用模糊推理对导线间串扰问题进行预测的方法,研究的模型不依赖于具体的数学表达式,而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取各种信息,保证了分析的客观性。在确定合理的决策原则下,代入设计参数可以得到电磁干扰的级别,从本文所举例子可以看出,应用模糊推理的电磁兼容预测是可行的。基于模糊推理所得出的结论和人的思维方式相似,更加有利于人对知识的理解。作者虽然只是以车内两共地两根导线之间的串扰为例,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经推广应用到导线走向不一致、弯曲等其它复杂情况,也可应用于电磁兼容预测的其它领域,如火花塞点火对车内电子设备产生的传导干扰等。但是应用模糊推理预测的方法需要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数据和相关经验,因此,前期数据和经验的积累对运用模糊推理的方法来进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与现有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比,模糊逻辑推理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表达能力,能够从原始数据中自动总结和提取新的推理规则,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1 |
贺娟;张芳芳;贺晓蓉;;一种自适应联邦滤波在车载组合导航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07期 |
2 |
王铁;田立国;白雪峰;;模糊PID控制在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应用[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3 |
陈龙;陈柏林;赵景波;牛礼民;江浩斌;;转向工况下汽车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J];汽车技术;2008年09期 |
4 |
李锐;王蓉;赵双;谢颖;袁威;;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的分级控制与仿真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5 |
梁振光;;汽车电磁兼容研究现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6年05期 |
6 |
姚杰;钟再敏;孙泽昌;;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燃料电池客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J];汽车工程;2007年12期 |
7 |
李锐;郑太雄;赵双;李银国;陈伟民;;汽车EBD分级控制与试验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年12期 |
8 |
郭翰中;刘和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J];计算机仿真;2011年06期 |
9 |
胡静;肖兵;罗飞;;基于数学模型的模糊动态空燃比控制[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25期 |
10 |
胡君平,沈克宇,何立钢,李爱军;智能型汽车轮胎监测报警装置的研究[J];汽车电器;2000年05期 |
11 |
唐新蓬;驾驶模拟装置的有效度模糊推理评价[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2 |
郑文钟,陈开考,何勇;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年02期 |
13 |
胡奕涛,武和雷;车用发动机故障综合智能诊断方法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3年06期 |
14 |
陈开考,郑文钟,何勇;基于模糊技术的电控自动变速箱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年03期 |
15 |
;2008 IEEE EMC学术研讨会——第一部分 汽车的EMC[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8年05期 |
16 |
秦贵和,葛安林,赵焱,范巨新;基于模糊推理的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
17 |
赵熹华,王宸煜,赵蕾;基于模糊推理的点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J];汽车技术;2000年02期 |
18 |
杨启耀;周孔亢;张文娜;徐兴;袁春元;;半主动空气悬架Fuzzy-PID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09期 |
19 |
陈雪梅;高利;王素欣;魏中华;;基于行驶避撞紧急度的车辆运动模糊控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20 |
高金辉;汪晓晨;贾利锋;;车载GPS/DR组合导航系统卡尔曼滤波方法的改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