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喜贵;;兴安落叶松野生苗移植更新造林[J];内蒙古林业;1988年10期 |
2 |
赵锡吉;胡淑云;郭春玲;;兴安落叶松种子雪藏的方法[J];内蒙古林业;1987年12期 |
3 |
亓玉芝;;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生存因素和关键发展因素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7期 |
4 |
杨传平,杨书文,刘桂丰,吕清友,夏德安,张培杲;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Ⅰ)——地理变异的规律与模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5 |
李莉,杨传平,刘玉喜,齐立志;兴安落叶松种内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地理变异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S2期 |
6 |
杨书文;杨传平;张世英;张靖;于海滨;王会仁;;中国兴安落叶松分布区外种源试验研究—种源区的划分[J];防护林科技;1991年02期 |
7 |
王忠笑,尹鸿林;促进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的措施[J];林业科技;1992年01期 |
8 |
杜晓明;杜晓光;;林火对兴安落叶松西伯利亚泰加林植被的影响[J];森林防火;1992年01期 |
9 |
宋红,王丹虹,杜晓光,杜晓明;过氧化氢对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的效应[J];种子;1993年01期 |
10 |
王占利,李英华,郭晓燕,周晓婧,李永春;白狼林业局兴安落叶松良种基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年03期 |
11 |
孙震;;兴安落叶松育苗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1982年02期 |
12 |
延边地区落叶松育种协作组;柳光烈;许明浩;;不同种落叶松半同胞育种实验林调查报告[J];吉林林业科技;1984年02期 |
13 |
杜晓光,朱万昌,李学院,刘汉文;施肥对兴安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1988年04期 |
14 |
董大贤,黄风先;高寒地区扦插兴安落叶松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1992年07期 |
15 |
韩铭哲;兴安落叶松自然更新格局和种群的生态对策[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16 |
刘德文,董凤梅,王宝森;兴安落叶松雌雄球花发育及胚珠授粉能力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6年03期 |
17 |
崔彤,汪丽;提高水湿地兴安落叶松生长的一点想法[J];内蒙古林业;1997年11期 |
18 |
杨传平,姜静,唐盛松,李景云,王会仁;帽儿山地区21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19 |
周景轼;魏德福;赵庆濂;郭跃存;;兴安落叶松性状与材积生长相关关系的探讨[J];林业实用技术;1980年01期 |
20 |
宋德学;;野生苗移植更新效果好[J];内蒙古林业;1984年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