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白霞孙进平毛士艺  
【摘要】: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基本问题之一是雷达数据成像处理,本文根据Loffeld双基地公式(LBF)提出了一种双基地Chirp z变换(CZT)成像算法。在单基地CZT算法的基础上,新算法采用由双基地成像几何的近似关系所确定出的收发斜距,这种算法与原始的LBF基础的双基地成像算法相比较,仅需要一次Chirp z变换,并且不需要发射坐标的线性化过程。最后通过点目标仿真初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进平;白霞;毛士艺;;聚束模式双基地SAR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8年12期
2 吕艳;孙进平;白霞;毛士艺;;一种改进的双基地SAR数值计算传递函数成像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11期
3 李树;赵晓林;李枫;;星载SAR方位向频率与多普勒频率的差异及其对成像分辨率的影响[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徐三元;王建国;;机载双基地SAR实测数据成像[J];遥感学报;2010年02期
5 史洪印;周荫清;陈杰;;平飞模式机载双基地SAR动目标检测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6 史洪印;周荫清;陈杰;;同步轨道星机双基地三通道SAR地面运动目标指示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8期
7 孙进平;白霞;毛士艺;;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的扩展ETF成像算法[J];电子学报;2007年12期
8 郑同良;对空间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1期
9 侯彪,刘芳,焦李成;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SAR港口目标自动分割[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5期
10 田锦昌,宋小全,孙鹏举;对抗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方法的初步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2年06期
11 陈强,孙文峰,江晶;用于地面坡度测量的极化SAR方位角近似估计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2 陈广东,朱兆达,朱岱寅;分数傅立叶变换用于抑制SAR杂波背景检测慢速动目标[J];航空学报;2005年06期
13 矫伟;梁兴东;丁赤飚;;基于内定标信号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幅相误差的提取和校正[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12期
14 王超;陈曦;张红;;一种基于退化模型的高分辨率SAR去噪算法[J];遥感学报;2006年01期
15 张红蕾;宋建社;张宪伟;;基于二维模糊熵的GA在SAR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7年05期
16 周智敏;金添;宋千;常文革;孙晓坤;杨延光;;超宽带SAR探雷试验系统[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8期
17 许鹏;朱文伯;罗琴;;合成孔径雷达在对海战场目标打击效果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2期
18 张昆辉;;一种机载SAR距离徙动修正的快速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19 张海黎;张仕山;;对合成孔径雷达相干干扰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8年06期
20 刘海廷;吕晓德;;一种改善SAR距离模糊的天线赋形算法[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霞;孙进平;毛士艺;;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的Chirp z变换成像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2 逯贵祯;王玲;;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识别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方法研究[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时慧;左永锋;何攀峰;;大调制带宽线性调频信号频响补偿技术研究[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何宜军;谢涛;;沿轨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涌浪成像理论[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李和平;;基于ARM的固态记录器控制模块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陆元;袁运能;张亚萌;李东斌;;距离徙动高次项对LFMCW SAR成像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汪伟;李磊;张智慧;;有源相控双极化波导缝隙天线阵[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王隽;杨劲松;黄韦艮;王贺;陈鹏;;多视处理对SAR船只探测的影响[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9 王迪;雷武虎;杨越;;SAR欺骗干扰与散射波干扰信号生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立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王力宝;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郭微光;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孙建;SAR影像的海浪信息反演[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于秋则;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匹配导航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危嵩;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孙斌;基于CT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向量熵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傅斌;SAR浅海水下地形探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董骞;基于软件无线电的SAR数字接收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10 乔蓉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多模式系统研究与信号处理[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刚;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胡笑斌;SAR图像目标识别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周峰;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基于数据的运动误差分析及补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叶映宇;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裘金飞;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姜凤山;合成孔径雷达高速数据记录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7 许一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8 史勤峰;Beamlet及其在SAR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田旭文;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率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10 缪建峰;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徐英淑;以先进的雷达开拓遥感应用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0年
3 记者 陈敬农 通讯员 汪杰;直升机载装合成孔径雷达获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4 士元;“X卫星”多视角观测转眼不转身[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费旭辉;合成孔径雷达与光学影像融合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N];中国测绘报;2007年
7 韩辛;遥感监测海上溢油[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士元;2009年德国5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天上相聚[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庞之浩;SAR—X:德探测卫星全球测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10 许伟武;军用航空通信革命性变革——雷达通信[N];中国航空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