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
【摘要】: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类法,汉语方言第一层次分为十大方言,即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和平话。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可分为顶层语言、高层语言和低层语言三种。顶层语言是以官话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高层语言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例如广州话在两广地区是高层语言。低层语言即是各地方言。粤语、闽语和吴语有共同的历史来源,因此有许多共同的成分,不过在现代它们相互间不能通话,在地理上各处一个地区,除交界地区外,甚少直接的接触。大量的间接接触是通过普通话或书面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进行的。所以可以从它们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竞争力。在改革开放以前,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吴语的竞争力比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广州话要强些,闽语更不在话下。但就最近二三十年的情况来看,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相对于其他方言是强势方言,这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以别的方言为母语的人学习粤语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两广的非粤语地区,例如粤北各市县的城里人,不管母语是什么方言,都乐于学一些广州话。二是广州话在地理上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广东的韶关本来不说广州话,近年来改说广州话;广西南宁的白话近年来越来越接近广州话;三是近年来普通话话所吸收的现代生活常用词汇,来自粤语的比其他方言多,如的士、巴士、饮茶、发廊、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牛仔裤、大哥大。四是有较多的社会功能,例如用于教学、新闻报道、公共交通等。粤语歌曲和录像带流行全国和海外华人社会;五是粤语是最时髦的方言,为其他方言区部分人士,特别是青少年看重、羡慕或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