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
【摘要】:作者借用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对民族国家的界定,把国家身份的建构看作是一个想象的过程,提出对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想象既包括对共同体成员共享要素的想象,也包括对异域,即"他者"的想象,而长期以来,中国就扮演了美国国家身份建构过程中的"他者"的角色。本文的主旨就是考察从美国建国一直到20世纪末美国人是如何想象中国的,以及这种想象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又是如何帮助建构美国国家身份的。作者把美国想象中国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18世纪晚期、19世纪、20世纪上半期和20世纪下半期,在这四个时期,美国把中国分别想象成为"积极"、"低劣"、"可控制"和"威胁性"的"他者"。美国的这些想象具有深刻的自传性质,实际上是美国人自我审视、自我想象的一种方式,主要反映了美国人自己的欲望、抱负和恐惧以及对其国家身份、地位与命运的种种设想,而非中国的真实。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