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央确定,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大学在我国科技创新中被定位为"基础和生力军"。从世界范围来看,全世界2/3的"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论文,3/4的诺贝尔科学奖是大学发表、获得的,大多数国家高等院校使用的科研经费明显多于研究机构。大学在知识创新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比重还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成果转化和推广率低。我国高校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诸如理念、机制、经费和人才等,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加强我国高校创新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大学的使命。着力加强我国高校创新能力建设,应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统筹规划指导,高校找准科技创新的切入点,突出不同类型高校自主创新特色,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二是国家、地方政府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高校积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通过服务获取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建设,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局面;积极推进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学术群体。四是探索交叉学科研究院、"学科特区"等形式,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前沿、交叉和边缘学科的发展。五是加强文化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社会风尚上,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在学校管理上,强调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校园文化上,营造竞争择优、万马奔腾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