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于荣胜  
【摘要】:本文讨论的所谓日本近代纯文学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既不是一些西方学者所指的主动参与社会、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也不是中国怀有"兼济天下"抱负、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形象,而是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2)的开始自我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成长于明治时期,接受过近代教育,深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在西方文化观念的直接影响之下,逐渐自我觉醒,具有强烈的近代自我意识。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不再固守于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之中,而是在近代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具有新知识的新人,他们主动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并且试图冲破传统的樊笼,竭力主张自我,展现自我。他们虽然没有"指点江山"的气魄,但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却掀起了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巨大波澜,在灵魂深处产生了惊心动魄的新与旧的搏斗。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日本近代文化精神的创建者。尽管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但是在他们内心世界之中还是存在着传统文化、伦理价值的一块天地。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现实人生和感情世界,同时也成为他们痛苦、彷徨、不安、悲哀的直接来源。毫不夸张地说,日本近代纯文学小说中的相当一部分著名作品都是由他们写作的,同时也是为他们自己而写作的,而且他们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来表达自己,来展现自身的内心世界。这些小说所议论、所涉及的问题都是他们在思考的,同时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如实写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永明;;精英的出局——论1990年代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江;;重议鲁迅刻画孔乙己形象的动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宋小军;;浅谈鲁迅小说中几组小人物命运的孤独感和悲剧性——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新思考[J];成才之路;2011年20期
4 王怡荻;;精英意识的缺席——论《换位》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5 王昊;;悲天悯人与愤世嫉俗的双重人格显现——对评剧《曹雪芹》中曹雪芹的形象分析[J];大舞台;2011年07期
6 王春林;;知识分子、革命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评田中禾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王风英;;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性格的成长[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8 汪志彬;;世纪之交学院派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趋向及其局限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宋洁;;精神困境与救赎之路——贾平凹笔下知识分子形象解析[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10 杨新刚;;新中国建立前老舍作品的英雄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7期
11 张舟子;;传统、现代、革命文化间的复杂对话——《父亲和她们》的思想意蕴[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2 陈冬梅;;悲情鲁镇——鲁迅乡土世界中现代知识分子形象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3 温存超;;现代都市生活与历史记忆的长卷——凡一平长篇小说论[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4 施维;;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研究述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5 刘传霞;石万鹏;;脸谱化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身体叙述[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16 樊朝刚;;众声喧哗中的知识分子——以《花腔》为例谈李洱的知识分子写作[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7 李嘉慧;;何谓知识分子 从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到中国作家王蒙的《青狐》[J];上海文化;2011年05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于荣胜;;日本近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陈力君;;国家意志的叙事焦虑——解读“十七年”小说中的“引路人”形象[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韩刚;;《围城》多层意蕴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永都;;论梁山义军中的智多星吴用[A];水浒争鸣(第三辑)[C];1984年
5 唐红炬;;试论方苞散文中的“义”与“法”[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俞汝捷;;“雄心不死似刑天”——姚雪垠的创作历程[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白烨;;雄浑的现实交响曲——2005年长篇小说巡礼[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明军;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杨永明;士者何为[D];武汉大学;2008年
3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4 孙谦;论转型期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新世纪小说中学院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吴恒颐;论老舍创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王宁;论中国当代小说乡村知识分子形象的美学变迁[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郑小霞;论抗战戏剧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冬云;时代变迁下的精神录影—20世纪80年代以来贾平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江静;论戴维·洛奇校园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蕾;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中的俄国流亡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怡荻;戴维·洛奇小说的校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郝佳丽;论爱·摩·福斯特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D];青岛大学;2012年
10 王芳;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精神悖谬[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戴清;让知识分子形象鲜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0年
2 杨利景;一种游离的写作[N];文艺报;2007年
3 朱宁宇;一代章草大家王荣年[N];温州日报;2010年
4 沈莉;千古艰难惟一问[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5 李公明;平静地接受……那些年代的灾难和不幸[N];东方早报;2011年
6 陈晓明;雕刻历史时光[N];文艺报;2011年
7 夏榆;“韩国鲁迅”的鲁迅[N];南方周末;2006年
8 高波;完美配搭优雅动与静[N];消费日报;2007年
9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饶毅:一个人的“体制突围”[N];东方早报;2011年
10 段崇轩;关注老龄化社会先行之作[N];文艺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