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安庆,袁志华;玉米茎秆抗倒伏的力学机制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2003年03期 |
2 |
袁志华,全林斯,赵祥雄,焦由宙;玉米茎秆抗倒伏的综合评价[J];河南科学;2002年05期 |
3 |
赵可夫;;玉米受粉后库源关系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
4 |
任其云;;乙烯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79年02期 |
5 |
黄国宏,陈冠雄,黄斌,吴杰;玉米植株对大田温室气体N_2O排放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8年03期 |
6 |
方宗熙;;关于萝蔔和玉米的种内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58年01期 |
7 |
李兴文;;为什么玉米植株中,有的植株不长果穗,有的雄花上也长果穗?[J];生物学通报;1993年02期 |
8 |
宋有洪,郭焱,李保国,Philippe de Reffye;基于器官生物量构建植株形态的玉米虚拟模型[J];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
9 |
;河北省举办玉米萎蔫病检疫训练班[J];今日科技;1972年24期 |
10 |
毕再昌;孙适华;;春菜玉米秋菜套种技术[J];适用技术之窗;1997年02期 |
11 |
宋有洪,郭焱,李保国,Philippe de Reffye;基于植株拓扑结构的生物量分配的玉米虚拟模型[J];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
12 |
柴勇;;花粉能够为玉米基因工程打开方便之门吗?[J];生物技术通报;1986年06期 |
13 |
;作物秸秆生产淀粉新工艺[J];内江科技;1998年03期 |
14 |
金树德,张世芳,郑荣良;从玉米生理电特性诊断旱情[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
15 |
金晶;秸杆淀粉的制作技术[J];科技信息;1999年02期 |
16 |
王海滨;怎样用秸秆制作淀粉[J];科技信息;1999年09期 |
17 |
李桂玲;李明泽;刘宗华;汤继华;;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5期 |
18 |
马旭凤;于涛;汪李宏;石喜;郑灵祥;王密侠;姚雅琴;蔡焕杰;;苗期水分亏缺对玉米根系发育及解剖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7期 |
19 |
巨艳春;;浅谈玉米的氮素营养诊断[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08期 |
20 |
王群瑛;胡昌浩;;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与光合性能的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