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邵挺崔凡范英许庆  
【摘要】:本文运用1998—2008年全国2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发现东部地区建设用地的边际生产率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级市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主要来自于省间差距,而不是省内差距,2006年以后省间和省内差异都进一步扩大。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禁止耕地跨省"占补平衡"的政策已经造成了全国范围内土地利用效率的巨大损失,将来需要建立一个基于不对称补偿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市场,实现土地空间效率提高和耕地保护的双重目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青春;刘科学;;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分析[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2 周杜辉;李同昇;;基于FA-SOM神经网络的农业技术水平省际差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3期
3 刘传哲;王艳丽;;我国技术效率省际差异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技术的实证研究[J];科技导报;2006年12期
4 吴建民;王为民;赵宝柱;丁疆辉;;中国邮政发展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邮政研究;2008年02期
5 王小朋;;中国各地区财力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9年20期
6 张胜,郭军,陈金贤;中国省际长期经济增长绝对收敛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年06期
7 张光;杨晶晶;;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展决定因素实证研究[J];社会;2007年01期
8 易成栋;;中国城镇家庭住房消费的省际差异——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李红波;李悦铮;;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省际差异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2期
10 吴黎围;吴晋峰;柳丽;;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11 许雄奇,张宗益;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1992—2001[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12 易成栋;;中国农村家庭住房状况的省际差异分析[J];农村经济;2006年12期
13 车文辉;;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投资的省际差异[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14 王小朋;;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变迁及分解[J];经济与管理;2009年10期
15 姚涛;;中国房地产泡沫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6 关鹭鸶;付华;;我国饭店业省际发展水平分析:基于区位商方法的一种尝试[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17 李文军;张新文;;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省际差异研究——基于泰尔指数的考察[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2期
18 梁艺桦;谷天锋;;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及其与城市化耦合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19 李震;;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与因素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1期
20 王岭;熊艳;;研发效率的省际差异性——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羽;;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省际差异及特殊地区差异研究——基于2008年<<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曲亮;任国良;;中国科技投资效率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吕萍;杜佳明;温权;袁文麟;;省际间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实施与考核机制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吕萍;郧文聚;韩娟;薛剑;;实现国家重点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探讨[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张志宏;;当前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建议[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论文集[C];2008年
6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7 陈文强;;实现福建省耕地占补平衡的几点思考[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红杰;党新鹏;;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要相统一[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新军;何燕;;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变动与省际差异[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卢曦;;处理好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辩证关系 努力提高补充耕地质量[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婕;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亚恒;占补耕地数量—质量折算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彭长青;江苏沿江经济开发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丁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市场调控的制度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倪泽强;投资者保护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李春霄;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薛军;中国农地征收制度研究:基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D];云南大学;2013年
9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立;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烜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及省际差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月洁;基于数量质量并重的全国耕地占补平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郭文栋;基于产能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环宇;湖南省不同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申静;成本收益视角下的天津市区县间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望;武汉城市圈耕地供求分析及占补平衡体系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李红;湖南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夏露;福建省23个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军;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琴;我州召开沪昆和贵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协调会[N];黔南日报;2011年
2 ;占耕地建房占补平衡措施要可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3 通讯员 曾伯钧 尹显效;洞口九年建设 用地占补平衡[N];湖南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伟;我市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N];莱芜日报;2009年
5 庞旺;韶山市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N];湘潭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文;去年耕地占补平衡达100%[N];西安日报;2010年
7 沈陈高 单海霞;如皋市10年复垦整理土地4万余亩[N];南通日报;2010年
8 曹媛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加大耕地补充力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9 记者 莫蓉 通讯员 张鹏;我市耕地连续11年实现占补平衡[N];益阳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赵菊芳;洱源县实现经济发展与耕地占补平衡双丰收[N];大理日报(汉);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